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笔记.doc

中国新闻事业史笔记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堂笔记(超详细!) 中新史总结(1-3章) 第一章  古代露布 3 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 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 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唐代进奏院状 4 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 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 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开元杂报” 8 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 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 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敦煌进奏院状” 9  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首尾完整。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长安的活动情况。 这两份进奏院状还证实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以下一些特点: 没有报头。发报方式是进奏官直接发给主官。提供的信息都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 宋代邸报 11 宋代邸报就是宋代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官报。 机构: 宋代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进奏官一般由地方委派,但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发报制度方面,先是由各地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后来发报工作仍由各地进奏官自行负责,但稿件的采编、整理、审定等环节则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 内容: 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战报;刑罚。 特点: 不像唐代那样只是一种进奏官向自己的主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各地的中央一级官报。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和时效性都有所提高。 它的读者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和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已有一部分采用了雕版印刷。 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复制和发售。 限制:灾异。军情,特别是涉及兵变、起义、反抗官军等信息。朝廷机事,主要是指容易遭到反对和引起争议的事情。未经批准公布的章奏。 “定本”制度 15 所谓“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始于宋真宗,曾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由此一直沿用到宋末。 “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的意图。 宋代小报 16 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始于北宋,盛于南宋。 内容: 诏令、官吏任免、章奏等。 特点: 无报头和固定名称,不定期,有手写也有印刷。 发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读者面很广,有京官、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及社会上关心政事的各方面人士。 信息比较灵通,时效性较强。 所发表的大多是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消息并不完全准确,还出现过故意作假的情况。 意义: 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禁止刊载的信息,或先于官报报道,满足了社会上对信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 限制: 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但小报始终没有完全被禁绝,原因是邸报从内容到发行范围都有局限,无法满足社会上对信息的需求。 明代邸报 21 明代邸报就是在明代中枢部门统一安排下发自首都的官报。 机构: 明代不设进奏院,由中枢部门统一安排邸报的发布抄传工作,主要通过通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司汇集各类题奏和地方上报的信息;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令和题奏;提

文档评论(0)

会飞的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