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_高等写作思维训练·上编·课件.ppt

写作学_高等写作思维训练·上编·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学_高等写作思维训练·上编·课件.ppt

高等写作思维训练·上编 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 说 明 本课件教材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 马正平主编:《高等写作学教程系列》第二册:《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制作。 导论 写作与当代社会 导论 写作与当代社会 一、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二) 文化修养的失范 1 、 工具化 2 、 庸俗化 二 、我们为什么学写作 (一)中国当代写作学的发展历程 (二)当代人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 1 、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2 、网络写作对于写作的负面影响 3 、深层原因: 文化的工具化和庸俗化的直接后果 (三) 大学写作课的意义 三、怎样学习写作? 1 、读 2 、写 3 、 修改,找出不足 4 、理论的学习与融会 四 、教材的特点 非构思写作学 强调的是写作的“生长”性,也即是写作思维的过程和行文的过程的同一性。主张写作者在进入有效的写作状态之后的直接写作、自由思维,强调写作的当下性、即席性和随机性,反对人为的预设和构思。 上 编 写作思维模型建构 上编 写作思维模型建构 第1章 渲染成文 错综成采 ——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训练 一、什么是“赋形思维” 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中,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进行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的思维操作技术。 为什么要对文章立意进行赋形? “盖人情物象, 往往深迹幽香, 必非常言能应其妙, 故赖有敷设之功, 亦为玉者必须琢磨之益 , 绘画者端在渲染之能, 径情直言, 未可谓之文也。” ——刘永济 “主题结构化” 和“结构主题化” 二、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 (文章结构的原理) (一) “重复” 与 “对比” 1 、重复 在主题展开的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受的强化, 渲染, 积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对联一般都用“重复”,也可用对比。 十里平湖清静地,一群野鹤自由天 远水流经难离去,白云飘去又回来 萧声明月夜,花影艳阳天 材料不同, 意思相近相同。相似性越高, 表达的意思、情绪就越明确突出。 2、对比 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过程中, 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行文, 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 、说服力、说明力程度的思维操作技术。 目的: 感觉反差、 鲜明。对比度越大效果越好。 塞马、秋风、蓟北 杏花、春雨、江南 无论“重复” 还是“对比”, 其本质都是一种处理上下文关系的思维行为。常常结合使用。 天净沙 .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赋形思维注意事项 1、异构同质(“重复”的要求) 意思、主题、内涵同一, 材料性质有差异 后现代写作中的重复是一种艺术手法 米勒《小说与重复》 2 、异构异质(“对比”的要求) 3、非赋形思维 三、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技术的分析 (一) 重复性赋形思维 有的文章可能只运用重复性赋形思维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重复以“三”为最佳单位 (二) 对比性赋形思维 人物性格的对比: 闰土与杨二嫂 黛玉归天与宝钗成礼 (三)重复与对比在现代写作中的运用 依据赋形思维的重复与对比, 舍去自然的结构(时空顺序、逻辑顺序), 留下艺术的结构。 用重复还是对比, 和作家性格气质有关。 对比更痛快、更清晰、更淋漓尽致。 第二节 “起承转合”(章法原理) 一、什么是“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刘熙载《艺概 ?文概》 律诗以联为单位,而绝句和词以句为单位,古体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