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度空间中的精神坚守_致大海_与_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_比较阅读.pdfVIP

异度空间中的精神坚守_致大海_与_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_比较阅读.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与评论 异度空间中的精神坚守 —— 《致大海》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较阅读 ○成雅彬 普希金先生的诗歌《致大海》以饱满的热情、清新迷人 上的追求纯真诗意的诗人,尽管他是一个马不停蹄的孤独的 的意境在俄罗斯诗歌史上放出耀眼的光辉。诗中自由意志的 追求者,但是他认为幸福不属于自我,是给别人甚至是陌生 建立,诗性世界的追寻都成为这一“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一 人的。诗人把美好的希望和祝福留给尘世,而诗人自己追求 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诗人海子同样把这份执着交给了大 的幸福却是超越弃绝了尘世幸福的永恒幸福。无论是在流放 海,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成了他们共同的 的厄运下对大海吐露心声的普希金,还是在追寻尘世幸福而 自由元素。然而他们在跋涉、追寻的过程中充满了隐忧与枉 不得不转向隐逸于海的诗人海子,都有一种一生坚守的追 然。坚持不懈的追寻和这一过程中具有的丝丝悲凉成为这两 求,而且这种追求令他们甘愿付出一切来护佑。陈敬容在 首诗的比较阅读点。 《山与海》中有这样的诗句:“一样的海啊/一样的山/你有 一、追寻 你的孤傲/我有我的深蓝。”诗人面对山与海这样的实物发出 这两首诗出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度,但从字里行间流 的呼喊,就是一往无前的追寻者寻找心中的印证。 露出的是诗人的理想和固有价值观念的追寻。在寻找的过程中 任何一首好诗都有其言外之音和韵外之旨,都凝结了诗 诗人都经历了精神的洗礼,找到了一个精神的对话者或是灵魂 人无限的想象和情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 的归宿地、与他们灵魂的共语者——大海,并与之进行了心与 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 心的碰撞。《致大海》写于1824年,普希金从“南方流放”转 万里!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致矣。”诗的语言 向“北方流放”的途中,诗凝结了诗人渴望自由,摆脱束缚的 是有质感的语言,是可以用心灵触摸的语言,是可以摸到硬 无限憧憬。诗的第三节写道:“我的心灵向往的疆界!/静静 度、掂出重量、看到颜色、看到文字背后潜在含义的语言。 的而又朦胧的我,/时常在你的岸边徘徊。”第四节“我多么 读《致大海》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有必要用思 爱您的回声,/那低沉的深渊之音,/我爱你傍晚的宁静,/也 绪读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爱你任性的激情。”诗人把一切的向往都倾注于大海这一意 二、悲凉 象,海的宽广、汹涌澎湃都成为诗人所倾慕的对象。身心受束 《致大海》是普希金流放时期的心灵画面,其中有斩钉 缚的诗人只身徘徊在海岸,思绪应和着海浪的拍子,心中那一 截铁的对自由的追寻,但仔细阅读之后就会有一种悲凉的感 团寻求自由的烈火炙烤着陷入沉思。此时此刻只有海可以寄 觉在诗行中穿梭。“人自觉地要有担负,无论是哪一面总是 托,只有海可以倾诉。一切现实的束缚都让他在海的面前显得 痛苦的。”(转引自牟宗三《生命的学问》第5页,桂林,广 渺小,让心中那一种呼之欲出的自由之声不必再遮掩,不必再 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诗人在这种重负下,在第三节中 压抑。结尾诗人要离开了,喊出了“别了,大海!我不会/忘 写到“在因隐和企图而愁苦!”第五节中“我没能永久的离 记你庄严的美丽/我将久久、久久地倾听/傍晚时分你的絮 开/这枯燥死寂的海岸/有什么可惋惜?如今/我无忧的路通向 语”。在诗人流放过程中有一段若即若离的精神坚守——海— 何方!/能使我的心灵感到震撼/只有你荒原中的那地方”我 —自由,这就是一种海一般的信仰。 觉得普希金的诗中除了他对自由的追寻之外,作为其理想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虽然季节是冬 面的诗性世界与乌托邦自身存在一种冲突。诗人以海为蓝图 天,可诗人要大地春暖花开,预示了一种冬去春来、万物复 搭建的理想世界,实际是一种“信仰”,是人在漂泊中的一 苏、充满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在温暖的氛围里展开, 种永远在路上的悲凉感。精神家园是构筑起来了,而诗人却 三个“从明天起”,表明诗人开始设想走向幸福的计划, 又找不到无忧的路,世俗世界中又到处存在着“教育或专断 “喂马,劈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sa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