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影像与再现政治-反思多元文化课程.ppt
第十一章 媒體、影像與再現政治 王志弘 摘要 反思多元文化課程 媒體論 媒介與場域 透明的反映工具 或 再現政治的戰場 媒體/影像由誰生產?為了什麼生產?如何生產?影響了誰?誰獲利?又,誰受害? 媒體掌握在誰手中?誰有權力以什麼方式運用?媒體和其他領域或制度的關係如何? 媒體如何被解讀?效果如何達致或呈現?閱聽人相對於媒體佔有什麼位置? 主流媒體VS.對抗性的媒體 如何看?看什麼? 「影像」與「觀看」都不是純真無邪。影像有其生產製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已然帶入了各種意義框架、意識形態、價值觀、選擇機制和技術條件等。影像同時揭露與遮掩了許多東西,留存與抹除了許多事物。 觀看亦非肉眼的眼見為憑,我們在特定的位置、立場、角度、偏見、脈絡、關切下觀看,而且經常是透過某些技術中介和管道(望遠鏡、顯微鏡),某些影像的呈現機制(攝影、電影、電視)來觀看。 特定的影像會塑造或召喚我們以特殊模式觀看之,我們獨特的觀看方式,也會影響影像意義的詮釋和作用。 換言之,影像與觀看,都必須擺放在社會關係裡來探討和理解,而這些社會關係經常牽涉了權力和利益。 攝影論 攝影是將時間長流擷取某個片段事物組合而成的影像,既不是想像,也不是真實,而是一種全新的存在,是種不可再碰觸的真實。這種新形式幻覺,就感官知覺而言是假的,只有時間因素是真實的(陳俊雄,1995: 26)。 攝影的本質:此曾在。攝影是沒有符碼的訊息(外延意義),但會發展出內涵意義(迷思) (Roland Barthes)。 機械複製時代來臨:喪失神韻(aura)(Walter Benjamin)。 攝影論 攝影姿勢的相似與重複性,透露了社會群體共同知覺、思維和評判的模式,即習癖(Pierre Bourdieu)。 攝影將人置入與世界的某種關係中,讓人宛如獲得了權力,透過照片獲得了世界的片段和現實的縮影(Susan Sontag)。 我們在攝影機前進入了特定規範,並抱持了特定期待加入了攝影行列,製作與累積無數的影像。影像成為生存的證據,成為認識世界的中介,確認了、甚至是替代了經驗本身。旅遊、家族、結婚、畢業,越來越多場合,必須以攝影作見證,也透過攝影來建構、想像和完成。 從Althusser的觀點論攝影 意識形態是人與其真實存在條件之想像關係的再現:攝影是個人藉以經驗和瞭解世界的一套複雜再現系統,透過此媒介而維持本身與社會的想像關係。人類用象徵再現的方式為自己製造自我意念,此種實踐無法脫離意識形態而存在。 意識形態並非理念或精神性的存在,而是物質性的存在,是存在於各種體系、制度、機制或實踐活動的再現系統,從而發揮支配主體的權力。攝影意識形態亦因其其物質性存在而發揮力量。 只有將具體個體召喚、塑造為主體,意識形態才可以透過主體範疇而運作和存在。攝影亦如是,被攝者及觀看者,都被召喚進入特定主體位置。 攝影作為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運作的一環。 △參考:簡文欣(1995) 視覺中心論 西方文化裡,尤其是在啟蒙(enlightenment)理性時代後有偏向視覺再現(visual representation)的趨勢,相形之下,其他感官就被擠壓到邊緣了。 透視法(perspective)的出現,不僅是繪畫方法的革命,也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是思想方式與認識世界方式的變革。理性思考被想像成心靈之眼(eyes of mind),漂浮在俗世萬物之上,保持一段距離。 伴隨著對視覺的尊崇,對清澈透明、光亮、影像等,也都有正面評價;例如所謂的啟蒙,字面意思就是「照亮」(在身心二元論裡,視覺被歸入心靈那一方,透過光的傳遞而感覺到的視覺影像,是如此輕盈通透,有如輕巧活潑的思維。) 就日常經驗而論,視覺是我們能夠發揮最大控制範圍的感官,我們透過視覺來監視和觀察有一段距離的人事物,以判別其來意或是否危險。我們只有在很親密而能夠信任的人身旁,才會閉上眼睛,將自己最強大與最重要的控制和防衛能力暫時中止。 視覺再現的建構 1 再現是企圖掌握和理解真實的工具,因此,如何精確地再現,便成為努力的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經常會忘記再現是一種必然的扭曲。也就是說,再現和所謂的真實之間,總是會有差距,無論如何精確,再現總是與真實不同。 另一方面,對於再現和真實之間差距的認知,又鞏固了真實的至高地位。也就是說,這種差距肯定了有所謂「真實」的存在,並且這個真實本身的價值,優於對此真實的再現。 視覺再現的建構 2 再者,若忘記再現所造成的必然扭曲,常會將再現本身當作真實,例如將語言當成透明的中介,語言所描述的就是真實,或者,認為攝影的成果(照片、影片)就是如實反映了真實。這裡涉及的是一種鏡像式的再現觀:再現宛若透明的中介。 目前的後結構主義思想,則質疑語言作為一種透明之再現憑藉的預設,強調語言本身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透過語言或其他再現系統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