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土壤培肥一、肥沃土壤的特征 (一)土壤养分均衡 土壤养分贮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二)土体构造适宜 土体构造是指土壤在1m深度以内上下土层的垂直结构。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组合 高产肥沃土壤上松下实,耕层疏松深厚,质地较轻,心底土层较紧实,质地较重。 (三)物理性质良好 附表:江苏省高产水稻土的物理指标 二、土壤肥力的调节途径 (一)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二)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用地养地结合 (三)合理耕作改土 (四)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士壤资源 (一)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1.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2.改善土壤化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 3.提供作物需要的有机和无机营养 4.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从下页表可以看出,不同种类有机肥、化肥及其配合施用,对于各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二)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用地养地结合 轮作倒茬对于培肥土壤的意义: ①调节养分和水分的供应 ②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根据各地经验,能够有利于土壤培肥的轮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1.绿肥作物与主要作物轮作 2.豆类作物与主要作物轮作 3.水旱轮作 (三)合理耕作改土 适宜的土壤耕作措施和方法,可以协调水、肥、气、热的关系,增强土壤的透水、通气、保水保肥的能力,从而加速土壤熟化。 耕作措施包括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 ;前者包括翻耕、深松等,后者包括耙地、耱(mo)地、镇压和中耕等,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是培肥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 土壤在水和风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冲刷或吹失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全国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统计,见下页表 第二节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一、土壤污染的认可 二、土壤污染的途径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 当外界污染物质在土壤的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的限度或者超过了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时,导致了土壤生产力的下降、破坏,构成了对植物和人体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就称之为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指标判定 的方法: (一)生物一土壤系统法 (二)化学法 (三)土壤背景值法。 (一)生物一土壤系统法 该法是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污染物后,其可食部分污染物含量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或产量因污染而减少10%时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为土壤污染的临界值,低于该值为无污染土壤,超过该值时为污染土壤。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根据土壤一生物系统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利用“土壤污染临界值”的概念,直接取其“临界值”的测定方法与指标,判断土壤是否受污染。 下页表:土壤元素在植物中毒时的全量与有效浓度的比较 (三)背景值法 背景值法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到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土壤环境本身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 1.背景值的表示法 常用有以下几种:用土壤样品平均值(X)表示;用平均值加减—个或两个标准差表示。 2.污染指标判定 土壤污染临界值=背景值(算术平均值)十2S 二、土壤污染的途径 根据土壤污染途径的不同,可分以下四种: (一)水质污染 由污水(包括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灌溉而引起的土壤污染。 (二)大气污染 即工业废气、家庭燃气以及汽车尾气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包括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农业污染等。 (四)其它途径的污染 包括石油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 三、土壤污染的治理 (一)土壤质量调查与监测 (二)消除污染源 (三)工程措施 (四)生物措施 (五)改良剂措施 (六)农业措施 第三节 土壤清洁生产 一、土壤清洁生产及现状 二、清洁生产的土肥管理 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土壤清洁生产: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农业土壤的生产过程、农业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农业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土壤清洁生产的含义: (1)土壤的性状是优良的,无污染物; (2)农业生产中的大气、水等基本生产环境是清洁的,无污染源; (3)生产过程所用的生产资料是安全、无污染的; (4)产品的质量是安全的、优质的; (5)农业产品在储存、包装、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是清洁、无污染的。 中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11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成立,由政府部门主持发展绿色食品在国际是第一家,到现在经历了9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