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8-人生境界.ppt
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理论是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确认人生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建构人生的意义化生存。 第一节 人生意义与回归日常 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所展开的日常活动,其中要点有二: 第一,以维护并能拓展人的生命作为其活动的宗旨,一切与此宗旨相冲突者,均在否定之列; 第二,为了达到此目的,一切与人生相关的活动,必须含蕴此宗旨,才能作为人的基本活动而得到肯定。 这就提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 怎样的人生活法才符合人的生命发展的宗旨呢? 答案是: 只有有意义的人生,才能实现人的生命的充盈与提升。 不同历史阶段上对人及其活动有着多样化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 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有“逻各斯”(即理念、理智),因此,人的肉体不能代表人的本性,人的灵魂、精神、理性,才是人的本质所在。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我思”突出了人作为一位思考者,他的思考对于人的存在的先在意义,一个没有思考能力、理性精神的人,不能称为人。 康德: 倡导人是目的,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弘扬人的超绝万物的智性品格。 黑格尔: 将自我意识视为人的本质,通过自我意识的充分发挥而产生的创造性,使人完成了通向更高生存的攀升。 人,其实是由他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物质性与精神性、自然性与文化性相统一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生命存在,且以社会性、精神性与文化性来统摄而非否定它的生物性、物质性与自然性。 当人不是单一的,而是整体的,不是停滞的,而是进化的,不是被动的,而是创造的的时候,它就构成了充满活力与创造性的生命活动景观。这样的生命景观,就具有了人文精神。 人生意义正是对人文精神的自然承接与熔铸。 人生有意义,就是指人的生活不再受制于物种的需要,而是能够自主自由地生活,超越现有的生存环境而指向一个更高的生活目标。 爱因斯坦是活出了人生意义的杰出典范。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爱因斯坦 肯定人生的日常形态,成为人生意义的必然前提。 事实上,当人们轻视甚至否定日常生活时,人生意义同样会被剥夺,当人不能像人那样去过人的日常生活时,人无法在此基础上创造人生意义。 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 否定人在俗世生活的合理性,将人的生活看做是对神秘来世的追求,禁止人的基本欲望的满足,使得现世之人,成为上帝与来世的牺牲品。 中国“文革”十年: 人在生活上应当向低标准看齐,试图从理想的高度来杜绝人对物质的追求。 马克思将日常生活提到了人类生存的最高意义上来认识,称它是历史的“世俗基础”。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 (马克思) 李泽厚从“体用”角度论证日常生活的合理性,将日常生活视做人生本体。 “今天的时代不是专门歌颂大人物、英雄的时代,而是广大群众的时代,群众不是一个压人的空洞的概念,它就是实实在在的你、我、他这些无数的个体。所以,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是重要的。日常生活看起来平淡,但在平淡中可以有很深刻的含义和内容。” (李泽厚) 今天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它的难题: 人们在追求富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将物质的追求合理化,制度化,人性化,但物质主义的流行,消费热潮的兴起,商品化的侵袭,却又形成了大众化的流行趋势及其横扫一切的新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准则。 身体的满足感、生存的瞬间感、意念的物欲感,成为现代人的形象内涵。 人生意义,曾在回到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被肯定,又在过分依赖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被全面消解。按照美国人文主义者白璧德的说法,这是“物的法则”的胜利,“人的法则”的失败。 第二节 “无意义人生”批判 对日常生活中这种无意义生活倾向的批判,成了精神界的一种勇敢而自觉的行为…… 叔本华通过对“凡夫俗子”的批判,揭示了无意义人生的空洞。 他认为: 物质的财富不能成为人之幸福的根据;恒久的幸福只能来自人的内心,来自人的理智的超常发育与发达。 “凡夫俗子”是“指那些为着并不真实而自以为实在的现实而忙忙碌碌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