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外语课件]中国古代经济史.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恩格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反杜林论》264页 研究对象: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历史过程。 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时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和在其内部运动受其制约的一定水平的生产力构成了特定的经济结构。 经济史学是按照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者是专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历史上某一时段的状态,并从中探索经济规律的科学。 经济史学的最大特点是将时间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经济史的“研究目的不仅要解释经济的过去,而且也要对经济理论有所贡献,提供一个分析架构使我们能了解经济变化。” ——美·道格拉斯·c诺斯《时间过程中的业绩》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第一卷12页 经济形态发展是“自然”过程,是有规律进行的。 它又是一种“历史”过程,处在运动当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他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且只有在完成这种研究以后,它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应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 ——《马恩选集》第三卷186、187页 “随着在文明时代获得最充分发展的奴隶制的出现,就发生了社会分成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第一次大分裂。这种分裂继续存在于整个文明时期。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 ——《马恩选集》第四卷172页 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经济简史》,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傅筑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先秦两汉经济史稿》,李剑农,中华书局,1962. 参考书目 4、《两汉社会经济发展史初探》,曾延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5、《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高敏,人民出版社,1987. 6、《明清经济史》,李龙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樊树志,人民出版社,1988. 参考书目 8、《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林甘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胡如雷,三联书店,1979. 10、《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朱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中国商业简史》,张一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参考书目 12、《中国赋税史》孙翊刚、董庆铮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13、《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四卷本),田昌五、漆侠总主编,齐鲁书社、文津 出版社,1996. 14、《中国古代经济史》,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15、《中国古代经济史》,余也非,重庆出版社,1991. 第一章 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人类历史的发展 第一章 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古代自然生态环境变化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马恩选集》第3卷517-518页 第一章 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 一、古代自然灾害的种类 概念:凡是自然条件反常,并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破坏的自然现象都是自然灾害。 气候灾害:旱、涝、风、霜、雹、雪等气候变化造成的。 地质灾害:地震等。 生物灾害:以蝗虫为代表的各种虫灾。 病疫灾害:瘟疫等。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 水旱灾害: 据竺可桢统计,自公元1世纪至19世纪间,我国共发生较大水灾658次,较强旱灾1013次。 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从西周到清末2999年中,共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较大旱灾1056次。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在过去的二千一百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