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ppt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ppt

积极 稳妥 创新 务实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第一阶段工作方案解读 主要内容浙江省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设计 二、我省高中课改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第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四、第一阶段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设计 (一)核心设计思想 (二)新课程的变化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 通过必修课程,保证学生获得共同基础; 通过选修课程,保证学生有个性发展。 1、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 必修+选修I 地方课程 通用+专题 学校课程(选修II ) 由学校开发 共同基础=国家课程中的必修 个性发展=选修I+地方课程+选修II 2、三层次的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3、学分制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必修的116学分中,完全相同的有72学分,具选择性是44学分,37.8%;按144毕业最低学分来统计,则具选择性的学分占50%。 (二)新课程的变化 1、新方案与现行方案的对比 2、实现5个转变、建设3项制度 2 、新课程:5个转变、3项制度 实现5个转变 教育性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课程结构由体系结构向模块结构转变 课程功能由知识传授向全面发展转变 课程评价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评价转变 课程管理由单级管理向三级管理转变 建设3项制度 学生选课制度 学分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 二、我省高中课改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要坚持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基本原则 。 积极原则 要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积极进取,鼓励创新,探寻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 。 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的这种重新认识,来自于对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分析,是一种对世界教育发展共同趋势的响应,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的文化共性。 多样性、有个性等是创新的必要前提,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稳妥原则 实施高中新课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育管理:从统一走向多样 学校管理: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 教师结构:专业结构调整 教学设备:结构性短缺 教师素养:观念、知识更新、技能 教学过程:应试压力、高要求、赶进度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 要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防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 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方案,同时,进行实验变量控制,分阶段调整实验变量,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直至全面地达到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目标。 创新原则 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创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实践经验。 务实原则 要加强研究新课程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工作,及时总结,为下阶段的实验工作打好基础 。 三、第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标一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全面落实课程设置和各学科课时,尤其保证体育、艺术、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目标二 按照我省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规划选修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范围,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立学分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标三 改革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的技术和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目标四 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教学组织形式,初步建立有利于学生选课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目标五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广泛深入地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全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标六 建立科学、规范、公正的教科书选用制度,加强教学用书的管理,统一规划、积极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 目标七 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要求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快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步伐,形成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