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的感染率。
感染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室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测或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卡报告,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发现法定传染病例,需按规定报告疫情。
定期监测消毒灭菌的效果。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各临床科室应派医务人员给予支持。
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经常与检验科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查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掌握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节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诊室,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门诊、急诊治疗室、换药室ICU及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消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更换,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治疗室、配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过期重新灭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