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平台--解题后的 蔡良勉.doc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平台--解题后的 蔡良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平台之一:解题后的再思考 瓯海区仙岩镇第二中学 蔡良勉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两个“解题后的再思考”的典型案例,引发广大老师对解题后再思考的重视,注重解题后从多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他们真正懂得“学会学习”。 关键词: 解题后 思考 学会学习 引导 在数学学习中,许多教师不重视对例题和基本题的研究,而不重视原有问题内在潜力的挖掘、改造,对于许多好题只满足于它们的解答,缺乏深入研究,不追究问题的来源,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怕重复,惟恐题型有遗漏。分题型、套解法、记技巧成了解题教学的法宝,而“解题后的再思考” 这一促使学生形成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关心题目解决了没有,不去关心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更不关心自己到底悟到了什么,只习惯于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问题解决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让学生明白“解题后再思考”的重要性并掌握“解题后再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会学习”。那么在解题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呢?让我们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一:笔者前段时间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其中的教学片段如下: 出示一个截绳子的问题:有一根20米长的绳子,第一天截去一半,第二天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五天后还剩下多少米? 生1:第一天截去一半是10米,剩下10米;第二天剩下5米;第三天剩下2.5米;第四天剩下1.25米;第五天剩下0.625。(此题本来已解决,但王老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与探索) 师:本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生2:老师,我有不同的解法,师示意这位学生回答。 可以通过寻找规律得出问题的答案。 师:第n天后还剩下多少米? 生2:第n天后还剩下20×2-n米。 师:有没有与这道题相似或相近的问题? 生3:一杯饮料2升,第一次倒去一半,第二次倒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五天后还剩下的饮料是多少升? 生4:面积为1m2的正方形纸片,第一次截去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截下去,第五次后剩下的纸面积是多少? 师:老师也编一个相类似的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的值(结果用n表示),设计下图所表示的几何图形。 (1)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的值为 。 王老师通过分析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然后让学生思考, 这道题与前面这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生5:有,此题就是前面这道题改为1米长的绳子截了n天,共截掉多少米是一样的。 师:你能求吗? 生5:能,答案就是1米长的绳子减去第n天后还剩下的绳长,即为1-。 此后,教师出示第(2)小题: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个图形来求的值来说明此问题? 学生得以下几种图形。 你还可以其它的图形来解释这个问题吗?学生又得到以下几种图形。 画图后一位学生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能否用代数的方法解决求的值?老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 生6:设S=,则2S= =1+()- =1+S-, 化简得S=1- 生7:设S=,则2S=, ∴S=2S-S=()-()=1- 生8:(拆项法)原式==1- 师总结以上三位的方法,生6的倍增法、生7的错位相减法、生8的拆项法。 师: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求更一般的算式:a+aq+aq2+aq3+…..+aqn(q≠1)…..+aqn=。 得出该结论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一个新结论,老师示意该学生回答:可以因式分解为a(q-1)()。 案例二:下面这个案例是笔者的一节习题课,其中的教学片段如下: 出示题目:在RtABC中,a、b、c为、、 所对的边,其中a=3,b=4,求c的值。 此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c=5,师面带微笑,但不做表态,此时有学生举手了。 生1:不对,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时,c应该是5或。 (此题已解决,笔者进一步给学生思考与探索) 师:如果把这个题目条件弱化,把题目改为“在ABC中,a、b、c为、、 所对的边,其中a=3,b=4,求c的取值范围。” 生1:1c7 师:如果把这个题目条件加强,若此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你能求出c的取值范围吗? 三分钟过后,一位学生举手。我就示意他回答。 生2:c5,因为是锐角,所以它所对的边AB应小于是直角时所对的边AB。 听了这位同学的回答,又有几位学生举手: 生3:不对,应该0c5,因为边长是正数。 生4:老师,不对,应该是1c5,因为c的取值范围是1c7,结果应该是它们的公共解。(其他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5:不对,因为也在这个范围内,由前面可知当c=时,ABC是直角三角形,至于c到底取什么范围,我也不知道。 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