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人与群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它是在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和协同活动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 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活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于交往双方彼此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因此,人际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的需求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修兹的研究:修兹认为,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别人的支持,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他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人际关系的基本需求倾向,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对他人的需求内容和方式都不相同。这种需求可分为三类:即包容的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感情的需求。 ①相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跟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关系的欲望。基于这种动机而产生的待人行为有:交往、沟通、参与、容纳等,以及与之相反的孤立、退缩、排斥、疏远等。 ②控制的需求:是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为运用权力、权威、控制、支配等。相反的习惯难为有抗拒权威、忽视秩序、受人支配、追随他人等,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控制的需求。 ③感情的需求:是在爱情与感情上希望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表现是喜爱、亲密、同情、热情等,其相反的行为表现为憎恨、厌恶、冷淡等。 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又分别可分为主动的需求和被动的需求,于是修兹在此基础上分出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倾向: 人际关系的因素 认识、情感和行为是组成人际关系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 (1)认识因素:认识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相互感知、识别、理解而建立的心理关系。如果彼此之间毫不任何司,对对方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建立人际关系。 (2)情感因素: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因素,人际关系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爱或厌恶等情绪情感为特征。只有对满足需要的事物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阻碍需要满足的事物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3)行为因素:行为是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在人际关系中,不论是认识因素还是情感因素,都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行为是指言语、举止、作风、表情、手势等一切表现个性的外部动作,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 人际关系的种类 1、根据人际关系的规模大小可分为 (1)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2)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3)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2、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方面来分 (1)横向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平级的人际关系 (2)纵向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具有上下等级关系的人际关系 3、根据人际关系的时间长短来划分、 (1)长期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永恒的 (2)短期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暂时的,由于某种需要临时组合的。 推荐影片:投名状 4、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性质可分为 (1)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双方关系和睦、友爱 (2)不良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交往双方不和睦,对立和敌对等 5、美国心理学家霍妮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霍妮按照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把人的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驯顺型、进取型、分离型 ①驯顺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到什么人,都首先想到,他喜欢我吗?属于努力讨别人喜欢者。 ②进取型:特征是对抗他人。这种人总是想窥探对方力量的大小,或其他人对自己有什么用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③分离型:特点是疏离他人。此类人经常躲避他人的应县和干扰,与他人发生交往常常是迫不得已。害怕与他人建立过分亲密的关系。这类人一般没有亲密的不分彼此的莫逆之交,跟所有人都保持一定距离,通常此类人也很少有敌人。 6、按照人际交往的相互作用的模式分,可归纳出几种: ①一方的友好行为(比如帮助、同情、赞美、支持)等可能导致另一方同等的友好行动,或更大程度的友好行为。 ②一方的支配行为(管理、控制、指挥、命令、教训),可能导致另一方的顺从行为(如顺从、尊敬、听命、自卑、礼貌等),但如果过分,也可能引起后者的反抗行为(如反感、拒绝、对抗、怀疑等)。 ③一方的顺从性行为(如尊敬、信任、求援等)能导致另一方的友好性行为(如劝导、帮助),但太过分的顺从行为(如害羞、礼貌、服从等)则也可能引起另一方的骄傲、控制等反应。 ④一方的攻击性行为(如诽谤、不友好、蔑视、惩罚等),可能引起另一方的反抗行为,或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有时也会导致后者的自卑反应。 ⑤总结:基于人际交往的这种相互影响的特点,人们要想获得预期的对方反应,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哪种行为会引起他人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