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并且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然而,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却很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农村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对策。 关键字:农村,老人,养老,对策 由于人口众多,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在其后的三十多年里,计划生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功的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但是,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导致了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状况。 2010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开始进人老年型,并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从城乡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看,农村高于城镇,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全国60%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呈现出明显城乡倒置现象。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降制度发展缓慢现阶段我国城市养老保障已逐步完善,但大多数农村的养老保障还不健全。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为此,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问题,并不。因此,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村老年群体,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养老是指家庭成员或者说亲属网络履行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职责。这种方式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所占比例高达64.2%;集体养老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政府为了解除农民养老之忧而建立的保障全体农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 , 它是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社会政策,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行为;储蓄养老则是指依靠老人自己平时的积蓄来防老。因为许多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农民养老需求和国家所能提供的财力等基本国情来看农村养老保障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家庭养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家庭规模小型化减弱了成员间的相互保障能力,增大了“老年抚养比”,给下一代养老带来巨大压力。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经济基础总体薄弱,影响到家庭养老的质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家族、家庭观念和“天伦之乐”的思想正日益淡化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上的差距不断增大,“代沟”加深农村年轻人的赡养意识薄弱,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受到冲击。近年来,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这使得父母和子女长期分离,感情淡化。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使得传承了几千年的“养儿防老”的思想和尊老敬老的观念弱化。同时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传统的勤俭持家和敬老养老的伦理道德习俗产生很大的影响,农村年轻人意识的淡化,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陷于实际的困境之中。向城镇的流动与迁移,直接导致了农村老年,从而冲击着中国农村家庭养老。虽然这些流迁人口能在经济上接济父母,但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会受较大影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和资本,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生产力有了程度的提高,这为农村家庭经济及保障功能的发挥莫定了基础。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耕地减少与农业人口增多矛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农村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这样,部分农民变成了“非城非农”的失地农民,土地养老保障无从谈起加上农村人口的绝对增加,使得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加剧。进行农业经营的收益越来越低。地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难于形成规模化经营,土地收益面临着市场风险同时还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农民收人极不稳定。土地不同于养老金,它需要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随着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人城市,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老年人由于年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