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 关于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摘自《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 理念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具有理性色彩的、自觉化程度较高的观念;是先进的、科学的、能指导和影响实践的认识;是对教育和教学实施提供一种理性的规范;是对教育规律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和演绎。 课程理念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明了生物课程的价值取向、生物教育的特点和提倡的学习方式,为生物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 1、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公民,而不是科学家; 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科学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 义务教育 尊重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 习机会; 课程内容呈现多样性,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公正、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实施要求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理念之二 能对日常所见所闻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问题( 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能力描述和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知识的应用能力); 能够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依据的问题所做的社交谈话(参与社会交流); 能够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并进行讨论交流、提出可行性的见解、评价、论点等(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有科学素养的人意味着什么?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物科学素养的三个维度 课程目标 3、倡导探究性学习 课程理念之三 什么是探究?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 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学习: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途径有多种。 新课标实施中的实际难题 1、班额过大问题 2、师资水平问题 3、课程资源的问题 4、科学地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体系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对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等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教学结构分析 教学手段分析 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得怎样 学得怎样 如何教 如何学 教什么 学什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目标编制 形成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系统)设计 二、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现代课程论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2、现代教学论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理念 (1)在教学目标上,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统一; (2)在师生角色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 (3)在课堂交往方式上,强调多边互动; (4)在发展能力上,提倡培养学习的创造性; (5)在教学程序上,关注人在学习中的准备状态; (6)在教学结构上,以多元模式的合作做为其结构的根本特色; (7)在教学评价上,主张对学习的积极评价。 三、生物新课程课时教学设计 (一)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特征 符合生物学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重视“学生主体”、以“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张扬”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应时刻体现交往性、情境性、情感性和生成性。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教师活动 50% 教学目 标10% 符合课标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