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含电路、自控、数电实.doc

基于simulink的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含电路、自控、数电实.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系统仿真实验》 实 验 报 告 目 录 一 《电路》仿真实例 3 2.1 简单电路问题 3 2.1.1 Simulink中仿真 3 2.1.2 Multisim中仿真 4 2.2 三相电路相关问题 5 二 《自动控制原理》仿真实例 7 1.1 Matlab绘图 7 三 《数字电路》仿真实例 8 3.1 555定时器验证 8 3.2 设计乘法器 9 四 实验总结 9 一 《电路》仿真实例 2.1 简单电路问题 课后题【2-11】 如图所示电路,R0=R1=R3=4Ω,R2=2Ω,R4=R5=10Ω,直流电压源电压分别为10V、4V、6V,直流电流源电流大小为1A,求R5所在的支路的电流I。(Page49) 解:simulink和multisim都是功能很强大的仿真软件,下面就以这个简单的习题为例用这个两个软件分别仿真,进一步说明前者和后者的区别。 2.1.1 Simulink中仿真 注意事项:由于simulink中并没有直接提供DC current source,只有AC current source,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简单的把频率调到了0以为这就是直流电流源了,但是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后来问杨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AC current source的窗口Help中明确的说明了交流变直流的方法:A zero frequency and a 90 degree phase specify a DC current source.然后我把相角改成90度后终于得到了正确的仿真结果,Display显示I=0.125A,与课本上答案一致。 2.1.2 Multisim中仿真 结果:I=125mA=0.125A(因为电流表探针电压电流比是1V/mA)。 2.2 三相电路相关问题 【例】三相电路实际连接图如下所示,是通过功率表和电流的读数,验证课本上的相关结论。 解:Multisim中电路图连接如下所示: 解:观察各支路的功率和功率因素,验证了以下几点结论: 只有纯阻性支路的功率因素为1; 纯感性或纯容性支路的功率因素为0,有功功率也为0; 混合支路的(容阻、感阻、容感阻)功率因素在0到1之间。 分析支路1和3的线电流也可以知道电感元件在支路中类似于短路,其线电流趋向于无穷大。 二 《自动控制原理》仿真实例 1.1 Matlab绘图 【例5-3】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0(s+20)/s(s+1)(s+20) 试绘制开环系统伯德图。 解:在matlab中实现: num=[100,2000] num = 100 2000 den=conv([1,0],conv([1,1],[1,20])) den = 1 21 20 0 bode(num,den) 例5-3开环系统伯德图 三 《数字电路》仿真实例 3.1 555定时器验证 【例10.6.1】分析用555定时器接成的多谐振荡器,求出输出电压的波形和震荡频率。 解:在Multisim中连接的电路图如下所示: 由前面的理论知识可知这个电路的震荡周期的计算公式,并且带入参数: T=T1+T2=(R1+2R2)C1In2=92ms 可见和Multisim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完全符合。输出电压的波形见如下示波器的图示。 3.2 设计乘法器 【例】设计一个简单的二进制乘法电路,要求输入两个二进制数A、B,立即就能显示出输出数(含有显示模块)。 解:可知两个二进制数最大的乘积为9,输出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1)列输入输出的真值表如下: A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A0 0 0 0 0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B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B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Y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Y2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Y1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0 1 1 0 Y0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0 1 (2)运用Multisim中逻辑函数分析仪得: Y3=A1A0B1B0 Y2=A1(A0)’B1+A1B1(B0)’ Y1=A1(A0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