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書的注解
一、古注对于阅读古书的作用
学习古代汉语,离不开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注解,可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简称古注。
古注是阅读古代汉语的阶梯和桥梁。我们今天读不懂古书,障碍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程中的讹误,等等;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这些障碍古人读书时同样遇到。为了使人们读懂古书,一代一代学者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对许多古书作注释。
古人作注,大抵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字词句进行训释,以排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二是对古文中所涉及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礼制、名物、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解说,以排除知识方面的障碍。通过读古注,我们既可以通晓文意,又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古代社会生活,扩大知识面。
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古人注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他们当时离经典文献成书年代不远,他们生活的社会和前代社会在制度上一脉相承,因此他们对古书所记载的各方面情况有感性认识,比较熟悉。再加上这些注家大多是皓首穷经的著名学者、训诂专家,因而他们作注一般说来切合实际,可信可靠。
古注是今注的源头,是今注的重要依据。翻开今人注本,可以发现今注的一些说法,并非出自独创,而是来自古注。他们作注时,或把古注径直抄来,或用现代语词把古人之说复述一下。这样做,当然是可以的。这种情况告诉我们,古注是源,今人注是流,读了古注,我们就能知源而识流,同时可以对今注的优劣得失做出评判。例如:《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历史文选》注:“施(yí):延,及,作‘跟踪’解。”按此注,“施”和“从”就是同义并列,意思是:“一早起来跟踪丈夫到他所要到的地方去。”这么说解我们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翻一下赵岐《孟子章句》就会知其注有失。赵注:“施者,邪施(同迤)而行,不欲使良人觉也。”所谓“邪施而行”,就是走路时东躲西闪。赵歧把“施”解释成“邪施”是有根据的。因为“施”的本义是“旗貌”(《说文》:“旗皃。从?,也声。”),也就是旗子随风来回飘动的样子。“施”做“从”的状语,十分形象地描画出了妻子盯梢时的真实情景。所以读古人注,可以使我们具有鉴别的眼光,在今人译注面前不至人云亦云。
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句中的“加”字,查《辞源》(修订本)有“增加;超越;侵凌;施于、安放;担任”五个义项。《辞海》(修订本)列八个义项,比《辞源》多了“算法之一;戴上;施及”三个义项。但所有这些义项用在“弗敢加也”句里,哪一个也不合适。倒是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在这句话下的注解为我们解决了难题。杜注说:“祝辞不敢以小为大,以恶为美。”意思是说:对神灵的祝辞,不敢把小的祭品(牺牲玉帛)说成大的,差的说成好的,一定按实情报告。这种注释已释明“加”是谎报、虚夸的意思。杜预的注解是有根据的。《说文》:“加,语相譄加(段注改为“譄加”)也。”段注:“‘譄’下曰‘加也’,‘诬’下曰‘加也’,此云‘语相譄加’,知‘譄’‘诬’‘加’三字同义矣。”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根据现有资料,我国古书注释最早可追溯到西汉。西汉时期,封建统治制度已经确立。为了巩固统治,西汉王朝(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提倡学习儒家经典。而儒家经典遭秦火,亟待整理。从先秦至汉,文字、语言、社会生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先秦典籍一些字的音义、一些词语所记载的典章礼仪、民俗民风、天文历法、名物制度、政治文化事件等,已不为一般人所知晓,需专家进行注释。西汉经济发展,文化科学水平有较大提高,也为古书注释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古书注释盛行于两汉。儒家经典是被注释的主体。两汉对儒家经典的研习,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今古文经学学派不同,师说家法各异,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古书各具特色。今文学派好阐发“微言大义”,讲谶纬,注释繁琐冗杂。古文学派重文字训诂,考证名物制度,注释循经立训,简约质朴,不离经空发。古文学派的这种学风,人称“朴学”、“汉学”。
两汉注家林立。古文经学所注释的著作流传至今的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亦作(毛诗诂训传)。东汉时,今文经学走向衰微。古文学派却先后涌现出贾逵、服虔、马融、郑兴(曾任太中大夫,人称“郑大夫”。曾师事刘歆)、郑众(兴子,曾任大司农,人称“郑司农”。父子人称“先郑”)、许慎、郑玄(人称“后郑”)等经学大师,这些大师研究注释儒家经书。在思想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郑玄,郑玄注经兼采今文经说,融汇古今,集两汉经学之大成,遍注群经,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