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21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浙江专.ppt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21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浙江专.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21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保护(浙江专.ppt

*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 品质来自专业 信赖源于诚信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类与危害 * 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2)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公害病、水体富营养化、赤潮)。 2.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 聚焦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由此可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将新陈代谢产物和生活、生产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④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 (2)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 (2010年福建卷)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 * (1) 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 总体趋势:水质有所转好。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 (2)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答案: 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质污染曲线在下降,说明了水质有所转好。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得益于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市绿地的增加,使得污染源减少,水质得到了改善。(2)此问考查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结合图中信息,可以从河流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清理污染物,禁止新的污染等。 * 误点警示: 部分考生容易错误的解读试题中图表的信息,把图中曲线的下降趋势误读为水质不断在恶化,从而把题意弄反了,导致丢分严重。实际上,此曲线表示水质污染综合指数,其数值呈下降趋势,说明水质在好转,而非恶化。 *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和民族构成有关资料。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草地 (%) 耕地 (%) 林地 (%) 荒地 (%) 蒙古族 (%) 汉族 (%) 1930 60 5 10 25 90 10 2000 40 45 5 10 50 50 (1)1930年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景观应为(  ) A.旱作耕地 B.缓坡梯田 C.草原牧场 D.水田景观 (2)该区域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 A.耕作技术的提高 B.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人口减少 C B 解析: (1)1930年该村草地占60%,且蒙古族人主要居住地是半干旱的温带草原,说明该村原有生态系统以草原为主。(2)由于汉族人祖辈以农耕为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对放牧不擅长,加之农耕集约化程度高,相同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 聚焦点二:自然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的涵义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涵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 * (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 资源问题 表现 原因 水资源 问题 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业生产与生活,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土地资 源问题 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 人口增长,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及环境污染等 矿产资 源问题 人均拥有量少,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面临枯竭 人口增长,矿产资源浪费,资源不足,不合理开发导致矿区环境破坏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 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对其应对措施应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具体分析如下: * * (2)采矿与矿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资源为例 对采矿与矿产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掌握可结合煤炭资源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