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的石油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下半年的石油趋势.doc

梅新育:收紧对伊朗制裁不改油价疲弱大势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6月29日02:12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梅新育 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 转发到和讯微博 | 转发到新浪微博 | 转发到搜狐微博 | 转发到腾讯微博 | 转发到QQ空间 | 转发到人人网 | 转发到豆瓣网 | 转发到手机   按照欧盟一直坚持的说法,从7月1日起,他们对伊朗的石油禁令就会生效了。然而,尽管欧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欧元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国际货币,但欧盟的制裁措施付诸实施,却实在不会对石油市场走势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其他石油进口大国不必太紧张。   当前石油市场基本形势是:初级产品牛市终结,油价总体走势看跌。2月7日,伦敦市场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还有117.80美元/桶,到6月1日已经下跌至98.43美元/桶,6月27日进一步经下跌到93.50美元/桶。油价之所以如此“跌跌不休”,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本面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众所周知,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阴晴不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公认的技术性衰退标准是经济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收缩,2011年第四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收缩0.3%,只是依靠出口增长抵免了投资和存货下滑,欧元区今年第一季度才得以避免了技术性衰退。   更糟糕的是欧洲的失业数据。2012年4月欧元区人口失业率攀升至11%,创自欧元区成立以来新高,失业人数约1740万人,环比增加约11万,是欧元区失业率连续第12个月达到或超过10%的象征性关口。一年以来,失业者增加约179万。整个欧盟4月份失业率也创造了10.3%的纪录。其中,西班牙和希腊失业率分别高达24.3%和21.7%。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形势也有急转直下之虞,印度这样的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一只脚已经踏入经济危机泥潭,就连中国经济,海内外市场上看空之声也不绝于耳。全球经济疲软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对初级产品的需求。   主要经济体温和的反危机政策也在打消初级产品市场参与者们再造牛市的梦想。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不少经济体放松了货币政策,希望以此“保增长”。前者如丹麦央行自6月1日起将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5个基点至0.45%,再创历史新低;澳大利亚6月5日再度降息至3.5%;后者如巴西,自从罗塞夫政府去年就任以来,截至5月30日巴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降低基准利率0.5%,巴西已经连续7次降低基准利率,将基准利率年率降至8.5%的历史低位;中国人民银行也从6月8日起降低了利率,更不用说印度、越南等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了。然而,身处这一轮新危机中心,欧洲央行却和另外一家对全球货币环境影响最大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一样,在这一轮降息潮中选择了按兵不动。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去年11月上任后曾降息两次,每次均降息25基点,此后六次会议均维持利率不变,在6月6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之后,欧央行宣布继续维持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为1.0%。   欧洲央行和联储之所以如此决策,显然不是因为他们“保增长”的压力很轻,而是因为继续降低利率对保增长的效果已经很小,而副作用则不可低估。因为美欧实际利率已经接近于零,若过度依赖降息美欧都很有可能陷入货币政策完全失效的流动性陷阱。同时,在2009年的超强力度反危机中,全球各经济体普遍大幅度放松了货币政策,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部门复苏并不甚明显,资产市场则迅猛反弹。去年以来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相当程度上要归咎于此。尽管美欧央行可以凭借其货币霸权向别国转嫁大部分通胀压力,但并不能完全转嫁,他们自身也要感受到这种压力。他们有强烈的内在冲动去损人利己,但未必有兴趣损人害己。也正因为对2009年超强力度反危机措施副作用的共同认识,各国这一轮反危机保增长的政策力度注定是有节制的,进而决定了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初级产品等资产市场的刺激是有限的。6月8日中国降息后,海外初级产品市场一度猛涨,随后便回跌,原因就在于此。   从供给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5月石油日产量达到3180万桶,创造了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而由于延续多年的制裁,伊朗4月份石油日出口量已经下降到了100万桶,仅相当于2011年全年均值的1/4。这么小的比例,即使因为欧盟收紧对伊制裁而全部退出市场,对市场也不会产生全局冲击;更何况其他主要产油国会因应欧盟制裁而启用剩余产能,伊朗并不是只有西方国家这一处销售市场,而且无论多么貌似严密的西方制裁都不可能完全堵塞伊朗石油流向西方的渠道。所以,主要石油进口国固然要对此做好准备,但也不必把欧盟收紧制裁伊朗的影响看得太大。   作为伊朗石油的大买家,作为伊朗消费品和资本设备的大供应商,作为历史上深受西方贸易禁运之苦的国家,无论是从哪个方面出发,中国都没有任何理由盲目追随美欧国家发起的对伊朗经济制裁,遑论进一步收紧了。中国并不在美国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