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民俗2.doc

1.女儿会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每年家历七月十二,男女青年不约而同的来到乡场,利用赶场的机会挑选意中人。 这一天,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赶会。凡欲择婿的女孩儿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又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以便让人看到所有的好衣裳。赶会时,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伪装赶集售物,欲觅对象的男子则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购物”。在“讨价还价”中,各显才智,增进了解。若讲不下来价,表明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应知趣的走开;反之,则表明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退出闹市,找一僻静处自订终身. 近两年,女儿会作为传统文化精品,成为土家民俗节庆中的盛会,展示土家民俗文化的大舞台。 “女儿会”分对歌相亲、考验定亲、拔河争亲、拜堂成亲四部分。土家青年男子向自己心仪女子发歌,以歌代言,倾吐心中爱慕之情,姑娘若看中男子,则向自己的如意郎君抛香袋。另外,土家青年男子以拔河比赛竞选女婿,准姑爷客过吃土家盖碗肉、抵竹竿关,男女双双“边边会”。另外,哭嫁、撞铁门槛拦车马等风俗也别有情趣。 小伙子看人家姑娘,就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方父母若同意后,就择吉日由女方哥嫂、弟妹陪同看男方家里,叫“看廊场”。满意同意婚事就订亲,双方家人请人“合八字”,并将男女双方合的八字写在一幅纸上,各执半幅作为婚约凭证,叫 “换庚贴”。换庚贴后,男方根据女方长辈多少,准备相应的信(肉)、茶食(酒、面条、饼干等),由长辈或哥嫂弟妹陪同到女方认亲、行礼。自此,男方都要到女家朝拜。婚事确定后由男方筹备彩礼,女方置办嫁妆,由媒人去女家商量成婚一事,叫“求喜”。在婚期的头天,男方将彩礼送到女家叫“过礼”。晚上,男方宴请亲朋中未婚子弟9人伴新郎饮酒欢歌叫“陪十弟兄”。土家姑娘在出嫁的头天晚上,须将脸上的汗毛扯净,将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鬓插上玉簪,叫“上头”(也叫扯脸),然后设宴由9名未婚女子陪宴叫“陪十姊妹”。陪“十姊妹”一般都是新娘的闰中密友,陪将要出嫁的姑娘聚在用几张大桌子拼成的台子旁,即兴歌舞,表达姑娘们对将要成婚的伙伴的祝福与依依不舍之情。出嫁时唱《哭嫁歌》,倾诉父母哺育之恩,兄弟姊妹手足之情,对家乡的依恋。哭嫁时,女方姐妹、哥嫂、母亲、亲友陪哭。新婚夫妇拜堂后,由新郎把新娘背进洞房叫“背亲”。新婚夫妇3天后要回娘家向祖宗牌位磕头,与爹娘见礼,饭后,新郎新娘三天后返回,给男方亲戚送礼叫“回门”。 土家姑娘出嫁时的哭嫁,格调新颖,是土家族独特的且别具一格的习俗。哭词长短成句,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揶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 古时,土家族姑娘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得开始学哭嫁。在唱的过程中,常以十为题,如“十要”、“十唱”、“十想”、“十爱”、“十杯酒”等,把歌唱的内容由散到统,又由统到散,不断拓展和延伸,是一组有机组合的大型套曲。 如唱词:(女儿)哎呀我的爹,哎呀我的娘,画眉难舍谷,鲤鱼不离塘,女儿离不开爹和娘……,(母亲)哎呀我的女,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才知父母恩,妈妈看女别家行……等。 (女儿会上好热闹) 2.龙船调 恩施州是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尤其是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使这里成为一块文化的沃土。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就诞生在恩施州的利川,恩施州又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一曲龙船调,缠缠绵绵在清江两岸,唱出了土家族的田园美景,诉说着古朴的土家风情。唱遍了全国,唱上了国际舞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龙船调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25首世界民歌之一。龙船调》原名《种瓜调》。民国40年间,一国军退役军人姓王名竹清(外名王疤子,喜爱曲艺),回归柏杨坝哼出了几句歌曲,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为柏杨花灯调的主旋律。 1935年春节期间,利川举行业余文娱汇演,柏杨业余剧团成员谢义群(女)、瞿廷生、吴庆业、何帮清、丁洪孺等演唱了《种瓜调》,反映良好,收效极佳。县文化干部对其加以整理并根据原来表现形式定名为《龙船调》。 因此利川柏杨坝为世人瞩目。恩施州也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必威体育精装版民歌专辑--龙船调剧照) 3.摆手舞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读罢清朝土家诗人彭施铎的经典传世之作,令人不得不遥想当年鄂西、湘西、渝东一带盛极一时的土家歌舞之恢宏场面。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它表现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