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绵阳劳动就业形势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五”时期,绵阳劳动就业形势分析.doc

16 “十五”时期绵阳劳动就业状况综述 “十五”期间,绵阳市委、市政府在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大调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尤其近一年多来,市委、市府更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社会失业人员就业以及“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纳入了为民办十件实事的政府工作目标中,使得我市城镇单位和社会从业人员首次扭转了自“九五”以来连年下降的趋势。就业范围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的就业方针 (三)就业结构更趋合理。 1、城乡结构上看,城市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增强。从城乡就业结构来看,农村仍是容纳劳动力最大的场所,但是城市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增大,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加。建市以来,我市城镇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逐渐提高,特别是“九五”和“十五”时期,农村从业人员向城镇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十五”末期,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已经达到30.9%,比建市初期的1985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见图2)。 2、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我市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日趋合理(见表1)。近年来,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比为47.8:24.9:27.3,与“九五”末期(54.7:19.7:25.6)相比,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特别是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快速增长,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 表: 单位:% 年  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0 80.1 10.6 9.3 1985 79.3 12.4 8.3 1990 74.0 13.7 12.3 1995 69.6 15.9 14.2 2000 54.7 19.7 25.6 2005 47.8 24.9 27.3 3、从行业结构上看,农村劳动力日益流向二三产业行业。随着我市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崛起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市从业人员由比较集中的以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第一产业迅速向制造、建筑等第二产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及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转移。“十五”末期,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54.7%下降到47.8%,而制造和建筑两大行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则分别由“九五”末的11.2%、7.8%上升到11.4%、9.9%。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由“九五”末的8.4%、4.8%上升至“十五”末的%、8.9%、9.93%。 4、区域分布。从全市不同区域来看,从业人员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及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的特点。从劳动力资源分布来看,劳动力选择就地就业是主基调,我市三台、江油、涪城辖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2005年劳动力资源总数占全市的64.3%,在三县市区就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也高达65.5%。其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大,如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及县市的县城所在地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 5、从性别结构上看,妇女参与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妇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尊重,社会地位大为提高,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充分地展示着她们的才能,特别是妇女就业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和关心,建市以来,全市城镇单位在岗女职工人数逐年上升(见图3),至“十五”时期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女职工12.6万人,比“十五”期初增加0.94万人,占全部在岗职工总数的40%,比“九五”期末提高4个百分点。 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相对偏低,工资水平差距有所拉大 “十五”以来,虽然我市劳动就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业人员收入水平不高,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在不同行业、地区、所有制和不同隶属关系间发展很不平衡,工资结构的合理性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增速放慢。 “十五”时期,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稳增长(见图4),年均增幅为5. 7%,但增长速度比“九五”时期的8.4%低2.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比“九五”时期的年均12.6%低4.8个百分点(见图5)。 “十五”时期我市正处于“两个转变”试点的关键时期,部份企业正在改制或改制已经结束,原来国有企业员工面临新的就业选择,改制后的企业也多处于调整阶段,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保持平稳增长已属不易。 (二)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但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相对偏低。 1、与全国、全省和其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