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1.doc

附件一: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协办单位:正保远程教育集团 大赛官网: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活动安排:本届课件大赛将与国家信息化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这一国家级重大课题项目的优秀课件评比活动相结合。 试点工程目标是整合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兼有共性和个性两种功能服务的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远程教育平台,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总量为9840课时的优质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名师课堂等视频库及配套的电子讲义库、题库。 本届课件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各地教育局和各加盟学校为单位组织的参赛作品进行初赛评比,由教育局或学校和联盟共同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初赛获奖作品与国家课题单位提交的优质课件一起进行全国决赛的评比,决赛获奖作品由教育部科技司和联盟共同颁发证书和奖品。 活动时间:2011年2月20日—2011年10月30日,初赛阶段 2011年1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决赛阶段 参赛方式:参赛者须在2011年9月20日前将《参赛作品登记表》(附件二)及参赛作品以FTP上传、光盘等方式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单位组织参赛需同时提交《组织单位登记表》(附件三)。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 评选方式:根据提交课件的适用对象,将参赛课件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评审标准:参赛课件必须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并且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适合教学。课件形式以普遍适用性为原则,格式以PPT、Flash动画、视频为主,也可以采用其它技术,但不得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特殊的运行环境。课件教学内容50%以上为作者原创,课件引用的图文资料应注明来源,如由此引起知识产权争议,应由作者承担责任。详细参评标准请参照《大赛评比细则》内容(附件四)。 奖项设置:1、作品奖: 小学组:一等奖3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10名 初中组、高中组各: 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20名 2、单位组织奖:根据组织单位报送的作品数量和质量,综合评出单位组织奖10名。 活动颁奖: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课题结题大会同时进行,教育部相关司局领导出席。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7号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秘书处 邮政编码:100080 网 址: FTP地址:ftp://kejiands:123456@9 电子邮箱:school@ 联系电话:0107251徐老师、7252陈老师、7230程老师、7253赵老师7281金老师 010直拨) 注:本活动方案最终解释权归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所有,联盟保留对本方案调整的权利。 附件二: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参赛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课件名称 作者信息 姓名 部门及职务 电话/手机 Email 参赛组别 (小学组 初中组 高中组) 适用年级 适用版本 作品格式 作品简介 (评审参考) 注:本表请以电子文档形式与参赛作品一起打包上传或刻录在光盘中。 附件三: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组织单位登记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 部门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Email 传真 参赛课件数量 参赛课件清单 序号 课件名称 作者姓名/联系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每个参赛作品需另外完整填写“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参赛作品登记表”。 附件四: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大赛评比细则 一、目的性(30分) 1、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思维严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符合教学。(18分) 2、教学策略合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或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分) 二、科学性(20分) 1、内容科学、表述准确、用语规范。(8分) 2、内容呈现的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6分) 3、素材选用恰当,表现方式简洁合理。(6分) 三、技术性(20分) 1、媒体选用恰当,设计必要的交互,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5分) 2、学习进度可调控,学习路径可选择,交互参数可调整。(6分) 3、程序运行稳定,无故障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