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文言文虚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中考文言文虚词.doc

2012年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1、而 (1)表示并列关系。—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并且”。如: A、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表示并列。黑色的皮肤,上有白的斑纹。) B、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忧愁患害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D、舍鱼而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 (那么(我就)舍掉鱼,而得到熊掌。)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 A、然得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表示承接。把它捉了来,风干以后制成药饵) B、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 C、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 A、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表示转折。但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困苦。) B、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译为“着”“地”。或不译。如: A、吾恂恂而起。(表示修饰。我提心吊胆地爬起身。)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C、面出而居 《愚公移山》 D、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5)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B、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6)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A、富而可求也。(表示假设。富裕如果能够追求得到。)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2、之 (一)作代词用: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如: ①具答之。(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渔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陶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②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③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到蜀州上任。 (三)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例如;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他们)观赏自然景物后的感情 ②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译:忘记了路的远近。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桃花源记》)译:对于菊花的爱好。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 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例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刘禹锡《爱莲说》)译:我唯独爱莲花的从淤泥中长出而不受到沾染。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鼓。 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刘禹锡《陋室铭》)译:我认为菊花是花是的隐士。 (3)用在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例如: ①公将鼓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攻了。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放下锄头走到田埂上去,久久叹气惆怅。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土地出产) (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 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例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帮助,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 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例如: 马之千里者。(韩愈《马说》)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