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功能语法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Functional Studies of Chinese Grammar) 张伯江 ? 从功能角度分析语法的思想在我国和西方都是源远流长的,但作为当代语言学主流之一的功能语法学是在最近二十几年内成熟起来的。功能语法的兴起是反思形式语法的局限的结果,它突破了把语言看成是一个被结构规则控制的封闭系统的语言观,主张从揭示人类认知方式和分析语言交际功能入手,来回答“语法何以如此”的问题。功能语法的主要门类有:1、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Typology-Universals)研究;2、语义认知语法(Semantics and Cognitive Grammar)研究;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4、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研究;5、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在西方的功能语法方法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学者在追求语法形式化描写的同时,已有明显的重视功能因素的倾向。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44)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学林出版社1985)分别就表达功能的形式表现和指代词的篇章功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林焘《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中国语文》1962年第7期)、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中国语文》1980年第1期)《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等论文,都已突破了句法结构的静态分析,把影响语法规律的韵律因素、语体因素引入句法分析,开拓了观察语法现象的新视角。 国外的功能语法方法,较早被介绍到国内的是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的句子功能观、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美国西部的功能语法方法。胡壮麟《语言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程琪龙《系统功能语法导论》(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在介绍系统功能语法的同时尝试进行了汉语现象的分析。八十年代中期,廖秋忠和陈平有意识地把话语分析方法引入汉语研究。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4期)、陈平《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1987年第5期)为九十年代汉语的功能语法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后,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一书比较详细地研究了汉语的信息结构,揭示了主题、焦点、词序变化等一系列与功能密切相关的语法现象,并初步涉及了汉语语法形式的语法化问题以及词类范畴的认知基础和连续性问题。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通过对数量概念语法表现的分析,使语法范畴的认知理据得到了透彻的揭示。语言类型学的思想传入我国较晚,由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引发的汉语疑问句类型讨论已开始触及一些语言类型分析方法问题,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1993年第2期)有明确的类型学意识,用参项和泛时性系统说明不同形式的疑问句在方言里的分布。综合运用功能语法的认知研究、典型性研究、类型与共性研究等方法的著作是沈家煊的《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该书从标记理论入手,使汉语语法中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一致的解释,预示了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的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沈家煊 1993 汉语特点研究和语言共性研究,《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在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部分,Langacker 申明,认知语法的核心内容如下: 一、语义结构不具有普遍性,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语义结构。语义结构基于约定俗成的意向图式,与知识结构有关。 二、语法不是自治的形式表征,语法本质上是语义结构的象征,是约定俗成的。 三、将语法与词库分开是没有意义的,词汇、形态和句法构成一个象征结构的连续体,它们之间的几处参数虽有不同,但把他们切分开是没有充分的理由的。 关于第一点,前人早有论述。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设讲的就是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首先,人们对现实规则的认识影响语言结构的形式,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是因为不同的族群具有不同的认知视角,尽管人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是一样的,并且认知模式也是基本相同的。其次,一种语言形式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认识世界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会回到初民状态,对世界的认识要从头开始。比如,英语在形式上有单数、复数之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就会认为单数与复数有重要的分别。汉语使用量词,量词就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手段。 第二点,语法自治问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