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服降糖药 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β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2、双胍类药物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5、化学元素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糖异生抑制剂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 临床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种类较多。SU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 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关闭,是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主要机制; 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格列美脲的特点 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磺脲类药物使用方法 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 小剂量起步 餐前服用(餐前半小时) 剂量随血糖变化调整 可与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 禁忌症 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副作用 低血糖:增加药物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 其他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 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 :影响缺血预适应 磺脲类受体存在的部位 磺脲类药物原发失效 指应用SU三个月,血糖无明显下降。排除患者饮食依从性的问题或高血糖的毒性作用。病例选择不当是最可能的原因,即选择了β细胞功能已明显衰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T2D患者) SU继发失效 指使用SU至少一年,空腹血糖曾经两次降至8mmol/L以下(排除原发失效),SU已用至最大治疗剂量3个月,但空腹血糖仍10mmol/L,GHbA1c9.5%。继发失效的大部分原因不明,可能是糖尿病疾病逐渐发展的过程,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继发失效常见原因 患者的因素:饮食依从性差、服药方式的错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精神压力增大等。 疾病的因素:选择了某些β细胞功能缓慢衰退的特殊糖尿病类型,如线粒体糖尿病、LADA。合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并发病,如隐性感染等。 治疗的因素:长期接触大剂量的SU,β细胞对SU产生“抵抗”、高血糖降低药物的吸收和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致糖尿病的药物,如皮质醇等。 餐时血糖调节剂 作用机制 与SU类似,作用位点也是胰岛β细胞膜的KATP,通过与SUR1的结合导致Kir6.2关闭,最终导致细胞的胞吐作用,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与SUR1的结合部位与SU不同,结合和解离速度更快、作用时间更短,药物吸收速度更快 恢复餐后早期胰岛素分泌时相的作用更显著、更符合生理需求、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更好、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更低。 适应症 用法及用量 副作用 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 双胍类药物 作用机制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轻体重:可减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全3套).pdf
- 脑血管病教案.doc VIP
- 《Unit 6 Food and Drinks Listening and Speaking》学历案-中职英语高教版23基础模块1.docx
- 生活饮用水水质处理器卫生安全与功能评价规范-一般水质处理器(2001).pdf
- 标准图集-05SS52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图集.pdf
- 流感课件完整版本.pptx VIP
- 学生干部心理调适培训.ppt VIP
- 国家开放大学《建筑力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pdf
- 10《往事依依》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共18张PPT).pptx VIP
- GY5(J1型)半联轴器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