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 石忆邵.doc
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石忆邵;章仁彪
From Multi-center City to Metropolitan Economic Zone——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
SHI Yishao,ZHANG Renbiao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stringency,and basic features of the Metropolitan Economic Zone co-ordinate development in Changjiang River Delta,showing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ing from multi-center city to metropolitan economic zone.
Keyword:multi-center city,metropolitan economic zone,coordinate development,Changjiang River Delta
提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及其基本特征;然后针对该地区多中心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困境,指出其向都市经济圈发展模式演进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若干主要对策。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都市经济圈 协调发展 长江三角洲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04-0051-04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A
两年多以前,笔者曾以“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城市”为题,阐述了我国特大城市从单中心城市向多核心的城市区域演进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我国卫星城镇建设模式的反思,提出了我国特大城市构建多中心城市模式的基本对策。经过两年多来的研究与思索,仍觉尚未尽言,因为,多中心城市只是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并非终极目标,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条件下,构建以大都市为核心的新型都市经济圈,推进空间与经济整合发展的紧密型一体化共生区域的形成,是我国特大城市空间组织模式创新的新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为例展开论析。
1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协调整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快速推进,不仅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融合正在加速进行,而且城市功能的国际化日益明显,城市之间更加相互依赖。与此同时,经济活动又在空间上呈现出新的布局形态:在经济分散化现象产生的同时,人才、资金、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更趋向于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内集聚和重组,即经济活动的本地化趋势也愈益彰显。这就要求人们既要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全球层面上的创新网络连接和拓展,又要注意区域内创新网络的培育和企业的本地植根,使本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事实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依赖自然资源所赋予的比较优势转换到依靠社会所创造的竞争优势。任何区域要想获得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重新思考区域协调整合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模式。 世界各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联合与互动。正是通过联合与互动,崛起了一个个具有全球影响的都市圈、都市带。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英国的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欧洲西北部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鲁尔、巴黎,等等。这些都市带或都市圈以一个或几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组成人口规模逾千万、政治经济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地理空间相互毗连、社会经济结构融为一体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成为由若干个功能性质互补、经济上相互依存、社会发展趋同,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和依托所组成的城市网络群体。 随着区域经济整合趋势的加强,区内经济互动特征日益明显,寻求联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客观内在的要求。实践经验表明,一个国际中心城市的崛起不能脱离一个城市群的发展。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技术环境,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协调联动将日益成为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整体优势的关键所在。尽管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存在内部差异性,但思想接轨、产业结构调整接轨、城市化进程接轨、城市区域规划建设接轨、基础设施建设接轨、可持续发展战略接轨等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在长江三角洲,一个以上海——南京——杭州三市为主轴,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城市在内的都市经济圈已显现雏形。随着深水港、航空港、信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宁波前湾新区两社工委招考36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docx VIP
- 2012款雷克萨斯RX450h35027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Haier海尔洗衣机GBNE9-A636使用说明书手册参数图解图示pdf电子版下载.pdf VIP
- 个体化服务医防融合推进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的差异化发展.pptx
- 高二语文品质.ppt VIP
- 班自为战、级自为战实施方案.doc
- photoshop基础教程(中文版).pdf VIP
- 保险让生活更美好112-小学.ppt
- 1.3太空探索(分层练)(解析版).docx VIP
-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手册及程序文件汇编.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