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说课教案及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 7.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之四 《点到直线的距离》说课教案 仁寿一中 唐和平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思想,培养探究能力; 2. 本节课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承前是本节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应用,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延续;启后,它是研究解析几何中关于距离问题的重要工具; 3. 学习与探求一个新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故通过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在生活与工作中学会处理困难的能力。 目标分析: 1. 基于点到直线的距离这种地位,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距离公式的推导,牢记距离公式,熟练运用距离公式;培养学生将“形”的问题向“数”的运算转化的思想,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解析思想,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探究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学生亲自推导公式,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2. 根据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因为,成功的公式推导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更熟练的记忆公式;本节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距离公式的推导,因为这里有常规方法(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易想证繁”,技巧方法(等积法)“难想易证”;二是公式的应用,因为公式形式较繁。 教学方法分析: 1. 教具:由于本节课是数形结合的典范,故辅助使用Microsoft powerpoint课件,利用动画反映出图象的变化,其优点迅捷,形象生动; 2. 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法要求,分别采用讲解法、演示法、类比法、练习法及提问启发配合应用.因为本节课为新知识讲授课,故要采用讲解法;推导距离公式要结合图象,所以要用演示法;在讲解中比较距离的几何作法、求法与代数算法的优劣点,故采用类比法;为达到“正确使用--熟练记忆--熟练运用”这三步曲,故要用练习法;在讲解中多次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 学法分析:因为解析几何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看、画、说、想、练五者有机的结合,“数有形,形有数,数形结合显神威”,所以数形结合法,练习法就成了本节课学生必采取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时间45分钟) (1) 复习引入(5分钟): 前奏: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尼罗河年年泛滥,冲毁人们的家园和良田,洪水过后,人们重新分配土地,在丈量的过程中,得出了两点间的距离,需要计算土地的面积,这样就产生了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来点历史,提高学生兴趣) ①.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数轴上两点的距离;两点所在直线平行于数轴时两点的距离;坐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距离) (课件演示,教师提问) 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教师提问,课件演示图象) ③.由复习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在平面几何中的求法提问:可不可以用代数方法来算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演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图象) 说明:距离产生的历史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由点点距离自然引入点线距离。 (2) 研究探索,寻找转化,推导公式(18分钟): 方案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点点距离,自然想到点线距离 转化为点点距离。所以就有下列解 决新问题的过程(“只说不练”): 如图:设PQ为点P到直线l 的垂线段,即d=|PQ|,由PQ⊥l知, ,再由点斜式写出 PQ所在的直线方程,联立l和PQ 的直线方程求出Q点的坐标,最后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PQ|. 说明: ①.思路清晰自然,但计算太繁,故教师“光说不练”,学生动手推导体会难度; ②.通过实战,教师强调:研究解析几何问题一般离不开代数运算,一方面,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敢于“硬碰硬”;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牢记“见繁就变,见简即用,不效一法,乃为通术”的原则;这样就过渡寻求另法解决; ③.为了推导的科学性与严密性,应先假设A≠0,B≠0. 方案2:回忆在平面几何中求点 线距离的方法:构造直角三角形。 设A≠0,B≠0,如图所示,此 时l与x轴、y轴都相交,由x轴⊥ y轴这一特点,过P作x轴的平行线, 交l于点;作y轴的平行线, 交l于点,构造直角, 分析如何求线段|PQ|的长? 说明: ①.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出利用等积法求线段|PQ|的长。然后教师给出推导过程(课件演示图象,教师板书推导过程,这样学生才印象深刻) ②.注意要点明等积法求距离也是立体几何中求距离的一个重要方法. ③.当A=0,B≠0时,直线l方程 为:By+C=0,即,由上面公式 计算得: 这说明,当A=0,B≠0时,以上公式 仍然适用;同理,当B=0,A≠0时, 公式也适用; ④.另一方面,当A=0或B=0时, 也可以不用上面公式而直接求出距离; 综上,得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3) 分析公式特点,教会学生记

文档评论(0)

蜗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