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 * * *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55.1 鲁迅 5 55.7 邓小平 4 64.5 林则徐 3 75.8 毛泽东 2 76.5 孙中山 1 比例% 人物 序号 材料一 民国初期对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十位历史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材料二 2005年,对在校高中学生3000人进行历史问卷调查,排列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影响较大的十位历史人物。结果(部分)如下: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①鸦片战争后的各种变法救国主张均以失败告终 1、产生背景: ②孙中山上书碰壁,转向民主革命 ③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标志着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开始 民主革命需要纲领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便应运而生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1、产生背景 2、思想渊源: 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②中国的大同思想 ③进化论 ④单税社会主义 ⑤马克思主义 多元并且在民 主革命实践中 不断融铸创新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中华民国 国民一律平等 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有何意义和影响? ①代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②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发展经济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④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⑤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一系列斗争相继失败 ②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④孙中山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孙中山苦闷、彷徨,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 ——给了孙新的启示和希望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形成: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1,广州)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形成 (3)“新”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反帝明确化 授予一切……一切……——民权普遍性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民生更关注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形成 (3)“新”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怎样? 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实施的理论依据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和具体体现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 三民主义 一、产生背景和思想渊源 二、从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形成 (3)“新” (4)影响 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成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的纲领 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历史背景: 2.中国革命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5.十月革命后,俄国开始支持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国际条件。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到抗战结束) (1)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1月) ⑵1945年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df版】备战2013高考生物6年高考详析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_部分2.pdf
- 2012高一历史每课一练 5.2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人教版必修2).doc
- 201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五)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 匀速直线运动学案 新课标.doc
- 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练习:第三章 模块知识整合与综合检测(必修1)(粤教版).doc
-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文).doc
-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数学理).doc
- 北京市海淀区2012届高三5月查漏补缺试题(政治).doc
- 北京市京源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doc
- 北京市师大附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