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微博客与公共领域的构建》
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号: 200730710071 姓名: 谢婷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自从2006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微博客Twitter产生,网民们迈进了微博客交流的新时代。在中国,2007年5月由王兴创立的饭否是大陆地区第一个微博客网站,此后叽歪和做啥网紧接着饭否成立,而腾讯“滔滔”微博的上线则标志着内地门户网站开始入驻微博市场[1]。2009年,在饭否、嘀咕、叽歪等专业微博网站因管理等问题接连关闭后,门户网站新浪开始自己的微博内测。在被称为“微博元年”的2010 年,微博客的发展迎来了更高潮,搜狐、网易、腾讯、人民网等门户网站也开始自己的微博内测。
微博客作为WEB2.0时代继BBS论坛、IM即时通讯软件、虚拟社区、SNS社交网站和博客等之后的集大成者,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已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新浪发布《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指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2011年中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同时,WEB2.0时代对于网民而言不再是一个空泛和概念化的前言理论,人们已经切身体会到这一时代的“主动”和“互动”。
在此背景下,《微博客与公共领域的构建》的选题将“微博客”和“公共领域”这两个概念放在同一框架下讨论,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微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轨迹和传播特征及传播机制来探讨微博客这一新生事物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形成的影响和意义等问题,并结合相关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具体解答技术力量对于“理性公民”塑造和公共领域构建和拓展的影响。
在全民狂欢的互联网时代,如何理性地看待微博客的“微力量”则是此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于微博客可否实现从“围观的力量”走向“行动的力量”并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的作用的问题,我们需要在摒弃技术乌托邦的前提下正确而全面地估量媒介技术的力量和影响,清醒地认识到“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简单渠道,它的功能不仅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传播科技是有偏向的,某一种媒介形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理解媒介形态所代表的科学技术,不能局限于科技本身”[2]。
二.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关于微博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盈利模式、发展的根本逻辑、微博客营销、写作方式、微博客的价值、以及微博客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上。
关于微博客传播与传统大众传播学理论之间的研究主要代表论文有杜海宝的《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在微博客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杨晓茹的《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王彦红和姚二建《微博客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刘丽芳的《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和传播效果研究》等,它们从大众传播理论的高度对微博客传播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以黄朔的《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和《微博客多级化传播模式初探》,闵大洪的《微博客的媒体特质与传播能量》,蔡骐的《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喻国明的《微博——一 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彭兰的《微博客的信息传播机制分析》,翟静的《地震灾难中微博客信息传播的特征分析》,陈红玉的《由突发事件看微博的传播机制》等为代表的论文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机制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
对于微博客发展的预测和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微博客的发展战略和盈利模式的分析,前者以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的《试论微博的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一种基于用户培育的差异化竞争》,范玉明的《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微博”发展分析》为代表,后者则以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郭全中的《微博及其盈利模式研究》,卢金珠的《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等论文为代表。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间接地揭示了微博客商业化的本质。
然而,关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微博客中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和公民社会的构建有何意义以及思索在全民狂欢的互联网时代面对娱乐化和商业化等冲击微博客的“微力量”应该如何突围的研究尚没有全面和专门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有不少文献从公民社会的构建、公民新闻、反思意识、微博问政等角度论述微博客对环境的影响力,也有一些文献专门对信息时代的公共领域、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微博营造的虚拟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有一些文献从微博的内在性矛盾对其展开批判性研究。第一类研究方向的代表性论文有赵蒙旸的《“推”出的公民社会——微博在大陆的发展探究》,余伟利的《从博客到微博: 网络问政两会的媒体应对》,韩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