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都的秋》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培养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德育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本课安排个课时完成(一)导入 “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文名篇、佳句有哪些? (课件出示:导语: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自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学过的关于秋的诗文名篇、佳句有哪些?归纳如下: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柳永的《雨霖铃 》,毛泽东的《沁园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佳句有: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等 。 不同的眼睛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感受,有人悲秋,有人颂秋。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 (二)解题 “故都”二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课件出示) (三)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介绍 作者: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五岁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一九一三年留学日本, 一九二一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七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时代背景: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课件出示) (四)精读课文,品味意境 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正应了那句古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形”,那么“神”是什么?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对故都秋的向往、眷恋。 明确:清、静、悲凉(课件出示) 从而归纳出景和情的关系 :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课件出示) 3.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可是在开头与结尾又写到了南国的秋,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从而突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向往眷恋之情。 ※ 小结:开头两段总写作者对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分写,先叙后议,以清、静、悲凉为基调,具体描绘了五幅秋景图,并以议论作结,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更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直抒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所以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并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者的寂寞之感 (课件出示:本文结构图)(第一课时结束) 第二课时 (五)设疑讨论,明确:是作者的思想决定的。在杭州过得是一种隐逸生活,追求的是“清”“静”的生活情趣,兼之有孤独,郁闷的内心感受,故所取之景都带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如果写热闹的颐和园,写火热的香山红叶就不合心境。著名风景,很难挖掘,而平常景象,挖掘后能平中见奇,写破屋中的一些日常景象也更显作者平民化情怀。“厚重”感,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六)延伸拓展 1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