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3宋朱肱在《类人活人书》中提出灵活应用经方。(庞安时)4刘河间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强调热病初起应以寒凉为主,并创制了双解散、防风通圣散。——寒凉派 5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按邪热在上、中、下三焦及气分、血分不同部位分别制药。 6元末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中把温病和伤寒明确予以区别,吴鞠通称其“始能摆却伤寒,辩证温病”。 7明清时期温病学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8明·吴又可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 9清·叶天士被誉为“温热大师”,代表作《温热论》。 10清·薛生白《湿热病篇》。 11清·吴鞠通《温病条辨》,倡导三焦辩证,使温病学形成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辩证体系。 12清·王孟英“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著《温热经纬》。 13清戴天章《广瘟疫论》、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余霖《疫疹一得》。 总论 1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2温病的特点:①致病因素具有特异;②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③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 ④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急、热、变、伤阴)。 3 ①天受是指通过空气传播;②传染是指通过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而感染;③流行古代文献中称“时行”、“天行”。 4温病属于外感疾病的范畴,外感疾病中除了风寒性质以外的疾病都属于温病的范畴。 5温病命名:①发病季节:春温、冬温;②时令主气:风温、暑温、湿温;③发病季节和主气:秋燥;④临床特点:大头瘟、烂喉痧。 6温病分类: ⑴根据病证性质是否夹湿分为温热(风温、春温、暑瘟、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湿热(湿温、伏暑)。 ⑵根据发病初起的症候表现分为新感(风温、秋燥)、伏暑(春温、伏暑)。 7温疫是指温热性质的一类疫病,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病变。 8温毒在温病中有两层含义:一是病名概念,指温病中具有特殊表现的一类疾病,即温毒疾患;一是病因概念,指温病中某些致病因素,即温热毒邪。 9温毒作为病名主要是指因感受温热毒邪引起的一类具有独特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它除了具有一般急性温热疾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肌肤密布斑疹等特征。 10温病病因及致病特点: ⑴风热病邪:①先犯上焦肺卫②易化燥伤阴③变化迅速 ⑵暑热病邪:①先入阳明气分②易损伤津气③易入厥阴,闭窍动风④易兼夹湿邪 ⑶湿热病邪:①病位以中焦脾胃为主②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③病势缠绵,传变较慢 ⑷燥热病邪:①病位以肺经为主②易致津液干燥 ⑸温热病邪:①初起即见里热证②易闭窍动风动血③易耗伤人体阴液,后期尤易致肝肾阴伤 11温病的发病因素:人体正气(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12温病感邪途径:皮毛,口鼻。 13卫气营血辩证表: 证型 病理 辨证要点 卫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寒,口微渴 气 邪入气分,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营 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 血 热盛迫血,瘀热交结 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14三焦辩证表: 证型 病理 辨证要点 上焦 温邪犯肺 卫气受郁 肺气失宣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邪热壅肺 肺气闭郁 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 肺失清肃 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邪犯心包 湿热酿痰 蒙蔽包络 神志昏蒙,舌苔垢腻 邪热内陷 机窍阻闭 神昏,肢厥,舌绛 中焦 阳明热炽 胃经热炽津伤 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 阳明邪结 肠道热结 传导失司 潮热,便秘,苔黄黑燥,脉沉实有力 湿热积滞 搏结肠腑 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腻、黄浊 湿阻大肠 大便不通,少腹满,苔垢腻 湿热中阻 湿热困阻 升降失司 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下焦 肾精耗损 邪热久羁 耗损肾阴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虚风内动 肾精虚损 肝失涵养 手指蠕动或瘛疭,舌干绛而萎,脉虚 15舌苔: ⑴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风热犯肺卫。 ⑵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素体阴亏而外感风热,或燥热病邪初犯肺卫。 ⑶苔白腻而舌质红绛:湿遏热伏(气分)。 ⑷白苔滑腻厚如积粉而舌质紫绛:湿热疫邪郁闭膜原。 ⑸白砂苔:邪热化燥入胃,苔色未及转黄,津液已伤(气分)。 ⑹白霉苔: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 ⑺黄苔主气分里热证。 ⑻镜面舌:胃阴衰亡。 ⑼杨梅舌:血分热毒极盛,为动风动血的先兆。 ⑽猪肝色:肝肾阴竭。 ⑾牙齿光燥如石:胃热津伤;燥如枯骨:肾阴枯竭。 ⑿齿缝流血兼齿龈肿痛:胃火冲击。 ⒀齿缝流血而齿龈无肿痛:肾火上炎。 16“斑疹宜见而不宜见多”:宜见指斑疹稀疏均匀,表明邪热外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