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
谢幼如 宋乃庆 刘鸣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 广州,510631
西南大学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knowledge building)”新的学习隐喻已被广泛认同,有关建立“学习共同体”新的教学隐喻也已呈现并受到关注。以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由于具有共享、协作等特点,可以为知识建构特别是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 building)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因此,研究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特点,构建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对于实现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1、协作知识建构在革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等研究的兴起,学习的社会性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学习是知识建构”,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设计指南。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是一个循环过程,个体的主观世界观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而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个体间、各种社群间的社会协商而建构的。其中,个体与环境(包括外部环境中的其他人)的相互作用是学习得以发生的客观基础;个体在内部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操作,完成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建构起新的知识和理解;在内部建构起调节行为的心理结构的过程,是学习发生的内在机制;个体的行为变化或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是学习发生的外在表现。当前,知识建构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识建构的理论模型、各学科领域中促进深层理解的教学策略、支持知识建构的技术工具、在知识建构环境中的思想分析方法,等等。关于知识建构的研究,主要以“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Bereiter, 2002;Scardamalia Bereiter,1996)的视角,也有将知识建构分为“个人知识建构”和“协作知识建构”(Kang, M. Kwon, Y. 2001)的视角进行研究。
将学习作为一种知识建构活动,引发人们更加关注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这将对革新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协作知识建构成为教学的焦点,这不仅突出知识建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且意味着教学思路的转变,即把知识建构直接放在前台,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焦点,而不是隐藏在各种课业任务之后;另外,教学活动将直接关注学习者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所进行的知识(思想)生产和持续改进的过程,而不只是关注活动的表面形式。
2、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对协作知识建构的促进作用
当前对于学习的关注已经突破学校的框架,无论是心理学还是人类学的视角都已经开始重视情境学习与认知学习的研究。所有的情境理论都强调学习不是独立于实践的,而意义不能与其产生的情境脉络相分离。学习就是对于实践共同体的合法的边缘参与:学习者不仅在从边缘到中心的参与过程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完成从生手到熟手的转变,同时还在共建实践共同体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过程中,形成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完成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建构(高文,2005)。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学生的协作知识建构置于实践的境脉下,促进学生真实的意义的生成,并可以促使学生个体顺利成长为社会文化中成熟的实践者。
二、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的分析
1、知识建构与协作知识建构
知识的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知识体系,这是人类所掌握的;另一方面是个体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人类知识——无论是作为各个学科所知道的公共知识体系,还是作为个体的认知者或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都是建构的”(Phillips,1995)。个体知识的来源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外部信息的输入,个体通过加工信息,然后建构知识。二是通过内部知识的再加工和变化过程,建构新的知识。无论是来自外部的知识,还是来自内部的知识,其获得过程都具有建构性质〔1〕。所谓建构,往往被理解为相互作用问题。一方面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他人在人际互动中建构知识,这两个方面就是个体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所分别关心的,它们探讨的都是知识由外而内的过程。
知识建构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Marlene Scardamalia 和Bereiter提出的。目前对于知识建构的定义众说纷纭,如:知识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张建伟,1999);知识建构可以定义为对社区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的产生和不断改进的过程(Bereiter Scardamalia, 2003);知识建构是一种协作的、有目的的活动,通过对有关知识的优点、缺点、应用、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以达到提高知识本身的目的(LawWo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