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行观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设计参考文献资料。完美PDF格式,支持编辑复制!!!

孔子言行观探析 摘 要 在人类产生的过程中,劳动和语言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格斯说:“首先是劳 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 的脑髓就逐渐的变成人的脑髓,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就大小和完善 的程度来说,远远超过前者。” 随着语言的产生,言与行之间就必不可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联系。最初的语 言是为了使人们能够更方便、更有效地行动,人们利用思维总结最初行动的经 验,再用这经验指导其后的行为,使自己能够吸取以前的经验,从而做得比之 前更好。但是“言”一旦形成,“言”与“行”的相互作用一旦产生,言行是否 一致的问题便显露出来。在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这必然会带来诸如政治上 的成败、战争中的得失、朋友间的诚信、人格上的塑造等问题,因此“言”与 “行”的关系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慢慢进入哲学领域,成为历 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孔子的言行观。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给 后世以极大的影响,就像刘蔚华先生所说,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 响,绝非单一部《论语》所能造成的,而是各种典籍中有关孔子思想言行的材 料堆积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孔子而后,不载‘夫子言行’的典籍,几乎是很 少的。 孔子的言行观作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的一部分,在孔子的整个思想 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居于怎样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以 史料为基础展开探讨。这也是笔者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下面分章简要之。 首先,在探讨孔子的言行观之前,有必要明确“言”“行”的本义,从甲骨 文中出现二字之处可以窥见殷周时“言”“行”的基本含义。在这些含义中能够 看出“言”“行”在殷商文化中并不是很重要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手,孔子时代 的“言”“行”之义虽然对三代时有所继承,但明显有了更丰富的含义。不再仅 仅是把言当作一种传达信息的工具,行也不仅仅是作行走、道路之义使用。而 1 孔子言行观探析 是都已经有了哲学上的意义。 “言行”在孔子那里上升为一对哲学范畴。 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讨论了孔子言行观的基本内容。孔子对言与行的态度 很明确,即谨言慎行。“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 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言、行之地位与作用如此之大,以至于孔子不 得不做出如此感慨。这一部分主要从言、行以及言行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作了 论述。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和西方的思想家有所不同,他不是对自然社会和 人的思维问题作纯理性的形而上的抽象思辨,而是直接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 要,为了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理性思考。 文章的第三部分谈到了孔子言行观在其思想体系中的表现。主要从伦理、 教育、政治三个部分展开探讨。言行是渗透在他思想体系的方方面面的。在孔 子的言行中不仅处处体现了他崇天尚德的价值观,更反映了他试图在实践中实 现自己理想的努力。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伦理道德范畴便是仁、 义、礼、智、信、孝。在教育思想中,孔子著名的理论“因材施教”以及“三 人行,必有我师”都体现了让弟子明白儒者的应有之言行是其教育的目的所在。 在政治思想中,孔子的言行观更是随处可见。他在有生之年曾想通过政治道路 使自己所宣扬的道得以传播、实现。虽然未能如愿,但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孔 子及其弟子确实在政事上有很多表现。从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教育思想,政 治思想中可以看出,孔子所倡导的言行观是以仁义礼智信等德目为核心内容和 规范的,孔子所要宣扬的和教授给弟子的也是这种言行,其目的是实践,以期 在现实生活(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通过这种言行实现他的“一贯之道”。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后儒对孔子言行观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以子思、孟 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者。在子思、孟子,荀子的哲学体系中都对孔子的言 行观有所继承和发展。比如子思认为君子应当积极有为,并且把孔子的慎言慎 行发展到了“慎独”的境界;孟子从心性论的角度把言行观提到了另一个高度, 即只要诚实而行,就能备知万物。荀子他更重视人的现实作为,后天之“伪” 才是使先天之性近趋完美的原因。因此他从实践的层面很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