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水上排泥场)选址报告及初步规划方案设计方案.doc

宁波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水上排泥场)选址报告及初步规划方案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水上排泥场 选址报告及初步方案  PAGE 12 一、选址报告 东钱湖在宁波市区内的区位 (一)项目背景 1.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显著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宁波市提出加快开发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将东钱湖地区建成一个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名胜估计相映生辉的生态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东钱湖旅游发展层次,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目前东钱湖总体上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受流域生活、农业等外源和湖泊底泥污染等内源影响,湖泊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质总体仅达IV-V类水标准,水体处于中~富营养;围湖造地和过度水产养殖,不合理的湖泊水资源利用,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湖岸缺乏统一规划,岸畔杂乱;湖泊局部淤积严重,低水位时滩地出露或水深不足,湖内渔网、虾笼遍布,影响水上旅游、运动和景观环境;湖泊水资源调度管理尚不科学等问题。总之,东钱湖现状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东钱湖综合治理是宁波市及东钱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改善湖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环境,是实现东钱湖地区总体规划目标需要,对促进湖区生态旅游改善,提升东钱湖生态旅游的价值与品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尽快开展东钱湖及其流域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水上排泥场选址的重要性 根据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可研报告,确定东钱湖底泥清淤疏浚共20个区片,合计519.19公顷,疏浚深度一般为0.3~0.6米,局部0.8米,疏浚工程量总计296万立方米。而排泥场总体方案为陆上结合水上,并确定水上排泥场两处,一处面积约20公顷、一处面积约3.33公顷。其中较大的一处水上排泥场面积约占整个东钱湖水面的1%,其对于东钱湖地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如对区内防洪、景观、旅游、航道、基础设施管廊等方面。 因此,如何通过多因子分析和空间模拟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寻找一个最佳的选址方案,这在东钱湖综合整治工程中,甚至在整个东钱湖地区的旅游发展、风景区以及城市建设的过程是及其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现状条件 东钱湖地区总体规划 东钱湖是地质时期留下来的海迹湖泊,位于宁波市区东南约15公里处。早在晋朝,东钱湖已成雏形,后经历代整治疏浚,湖区逐步固定。东钱湖由谷子湖、北湖和南湖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南湖与北湖之间由陶公堤自然隔断,使南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湖东西宽约6.5公里,南北约8.5公里,环湖周长45公里,湖泊面积19.9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3.77米时,湖容4429万立方米,流域集水面积84.4平方公里。是浙江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具有灌溉、防洪、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功能。 东钱湖三维地形模拟 东钱湖除五里塘、平水塘、高湫堰等少数地段与平原接壤外,四周群山环抱,沿湖主要山峰有福泉山、马山、竹口屏山、陶公山、奕大山、东抗山、平满山、飞凤山、擂鼓山等。东钱湖周边分布若干村庄,主要有下水、上水、韩岭、象坎、郭家峙、大堰头、陶公村、莫枝、殷家湾、前堰头等18个自然村,东钱湖人依水而居,居湖生息。东钱湖岸线蜿蜒曲折,可分为生活居住岸线、工程岸线和自然岸线。生活居住岸线主要分布在沿湖村落,以谷子湖周边居多。工程岸线为现存湖塘及新建华茂酒店、钱隆山庄等沿湖建筑物外,南部南岸近年结合环湖道路建设对湖岸已进行改建。自然岸线主要位于东钱湖东侧,由于人类干扰较少,多为山水自然岸坡,生态系统良好。群山、村庄、湖岸与水面等形成东钱湖区域内丰富和有机的山水景观格局。 (三)综合整治工程概况 东钱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水域底泥疏浚、排泥场吹填和固结、生态修复等主要内容。 1.水域底泥疏浚 在湖泊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湖区底泥分布、污染特征、地质分层状况、水质、底质、水生态等多种因素,综合治理工程的底泥疏浚面积合计为519.19公顷,疏浚面积占整个东钱湖面积的26.08%,疏浚工程量合计为269.09万立方米,乘1.1倍的设计阶段系数后疏浚工程量为296.00万立方米。疏浚深度约在0.3~0.7米之间。 2.排泥场选址意向 排泥场使实施底泥疏浚工程的重要条件之一,工程采用陆上排泥和水上排泥相结合的方案。 (1)陆上排泥场 工程确定陆上排泥场位于梅湖农场(五里塘北侧),由于陆上排泥场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经济性以及后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因此,在保证不占用农业用地、后期土地开发条件适宜等的基础上,排泥场的位置变化对于区内景观构成、防洪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的影响相对较小。 (2)水上排泥场 由于陆上排泥场的确定,因此水上排泥场的大致位置应位于南湖范围内,以减少工程总运距。工程计算出水上排泥场的总面积,并确定了设置大小两处排泥场的基本思路,其中较大的一个水上排泥场面积为20公顷、较小的一个为3.

文档评论(0)

zhangf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