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ppt

【名师伴你行】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案部分课件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福建文综]《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命题走向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解两点:一是《隋都城图》;二是材料的含义。由《隋都城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隋朝的事情,A项出现于宋代,故排除;材料主要说明隋朝时城市中坊市界限分明,官府对城市管理严格,不利于商业活动,故D项错误,C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C (1)史料浩如烟海,真伪难辨,教师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史料来解读。 (2)在处理材料时要依据时代背景、阶级属性、唯物辩证法来辨别史料,不能通过简单堆砌的史料来得出结论。 (3)要学会区分史料和史实。史实是对史料考证鉴别后提炼出来的客观事实。 (4)要懂得鉴别史料的方法,分清一手资料、转手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遗址遗迹等。 (5)要学会区分史料和结论。史料是经过考证的,结论是思辨的,因此一个史料可能支撑多个结论,另一方面在史料不足或出现新史料时,结论也可能变化。 准确解读史料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注意以下关键信息:“(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说明从事农业的人数多),“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说明许多原本从事农业的人员转而从事工商业),“今去农而……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说明大部分原本务农的人员已不再从事农业),农业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和从事工商业人数的增加,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故选B项;工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排除A项;C、D两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得出。 [2012·全国新课标]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命题走向2 以新史观考查史论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 人民网平遥2010年9月20日电在2010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之际,由当代8位晋商发起的“重走晋商茶路”大型商业文明传播活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据介绍,晋商茶路是一条随茶叶贸易而开通,始于中国南方,经营至俄国西部乃至更遥远地区的“亚欧黄金商道”。曾经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引发了亚欧大陆腹地全面而深刻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东西方交流与汇通的血脉,是一条已被晋商文明史、世界商业史和人类文明史永远定格的晋商文明涅槃之路。结合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商帮发展历史探讨封建社会末商业发展的环境及特点,进一步探讨中华民族的经贸互动和文化交流。 “重走晋商茶路”传播商业文明 一、选择题 1.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 图一 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 图二 纸币:交子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2.《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C D 3.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4.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始终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官僚、商人更乐意将赚得的钱投资于土地,其主要原因除了土地收益高、可靠外还有(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利可图 B.国家不鼓励投资工商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风险大 D.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 5.“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