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隐喻研究
——从墨子到陈骥
冯晓虎
本文从先秦墨子、荀子等对“譬喻”的研究开始,经刘勰的
《文心雕龙》,到宋代陈骚的《文则》,简述了中国古代的隐喻研
究。
0.综述
至今为止,中国隐喻研究史方面可供检索的文献很少,本文拟
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因篇幅所限。只拟介绍一些重点。
在中国古籍中,找不到像西方古典演讲术(即古希腊罗马演讲
术)中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昆提良等人那样界定精确的隐喻定
义。在中国,直到1980年代,普遍的看法还是认为隐喻只不过是
比喻的一个下项,一个没有喻词的“缩短了”的明喻。一般对隐喻
的讨论都是放在“比喻”项下,与“明喻”等平行。这个方法在思想
上大致与亚氏的理论相当。在南北朝之前,一般都是笼统地谈及
“比喻”(使用的词语为“喻”、“譬”、“譬喻”、“比”或者“比喻”[张文
江1989],几乎未及“隐喻”或“暗喻”),但从讨论的内容来看它们
都包含隐喻。这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中国古代学者把隐喻看作
比喻的一个下项概念(刘成刚1991)。到南宋时,中国学术史上第
一次明确提出“隐喻”概念,并将它与“明喻”区分开来(陈骥《文
则》,1170)。因此,本文的前面部分也将述及“喻”,如果提到“隐
喻”或“暗喻”将特别指出。
——94——
1.先秦
中国古籍中,公认最早提到修辞手段的是公元前五世纪的《墨
子》,虽然先秦诸子基本上都涉及“譬”或“喻”。不过从整体上来
看,先秦诸子一般缺乏对隐喻的理论性探讨,普遍把隐喻看作一种
语言形式上的修饰。这里我只介绍一些有关“喻”的例子。这些例
子虽然不是对隐喻的理论探讨,但能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有关
于“喻”的记载以及先秦诸子对“喻”的看法。
一般认为,墨子(约前468—376)对演讲术有很大的贡献(陈光
磊,王俊衡1998:75);甚或认为他是中国修辞学的开山鼻祖,认为
《墨子》是“中国修辞学的开端,初步奠定了中国修辞学的基础”(廖
化津1985:131)。《墨子》章三十三《小取》专论修辞学,是中国修辞
学研究方面第一篇系统的学术论述(袁晖,宗廷虎1995:12;可参看
陈光磊,王俊衡1998:14)。《小取》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修辞学的
特点与作用,并提到演讲艺术,而对“辟”则作为演讲术中的一个行
之有效的形式特别加以说明,这也是在先秦典籍中有据可查地第
一次提到“辟”(袁晖/宗廷虎1995:12):
(1)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吴龙辉1992:205)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墨子很看重“喻”的解释作用,认为使用
“喻”实际上是用喻体来解释本体。
萄子(约前312—238)也是最早提到“喻”的先秦学者之一。
《苟子》中多次说到“喻”,如《正名》篇:
(2)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日: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
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是所以共其约名以
相期也。
这段论述很重要,其中有两点与“喻”有关。其一,萄子认为
“喻”可以用来给事物命名,“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整个《正
名》篇谈的就是事物的命名。这与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事物的
一95—
“非自有”的“名字”非常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萄子更加看重“喻”
的解释性作用。其二,苟子强调“喻”在说明事物和促进交际方面
的意义,“故比方之疑似而通”。
《周礼》也曾提到“比”,而且有关的一段论述非常有名,为后世
反复引用:+
(3)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春官·
大师》)
关于。教六诗”,中国学界说法也很多。通行的说法是“三体三用
说”,即认为风、雅、颂总结了《诗经》中的诗体类型,而赋、比、兴是
作诗的三种手法,或者说是诗歌中的三种修辞方式(陈光磊/王俊
钽1998:16)。有些人认为。比”指明喻,而“兴”就是隐喻(钱超英
1997;参看邱飞廉1997),另外有人认为。兴”就是“比”的—种(张志
实际上已经进行了好几个世纪(刘成刚1989),这里不再进一步讨
论。从以上几条引文可知先秦关于“喻”的看法要点如下:
1.注意到“譬”这一语言现象,不仅在著作(如《庄子》)中大量
使用“譬”。而且还专门讨论了“譬”;
2.认为“譬”只是一种修辞形式,并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马氏文通》析句方法中的层次分析观念.pdf
- 《马氏文通》研究名词的方法及其意义.pdf
- 《马氏文通》与汉语文章学.pdf
- 《马氏文通》与中西语言研究传统的关联.pdf
- 《马氏文通》与助词也.pdf
- 《小学考》的编撰及其学术史价值——第一部目录式中国语言学史著作研究.pdf
- 3O年来财神信仰及其研究状况概述.pdf
- 20世纪中国语言学回眸.pdf
- 产学研结合视角下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研究.pdf
- 从《马氏文通》关于次及相关问题的论述看马建忠的层次结构思想.pdf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Unit6SunshineforallStudyskills课件-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ptx
- Unit3After-schoolactivitiesLesson2Avisittoafarm课件冀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Unit2Besportybehealthy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pptx
- Unit2Differentfamilies第三课时(课件)-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x
-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pptx
-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pptx
- 工程变更管理细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