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從「群體創造」觀點論孔子之「仁」與陽明的「天下一家」――建構一種「背景哲學」方法之嘗試
黃信二
一、前言:
(一)研究動機與新的問題設定:當代精確表達方法之要求
哲學作為人類最高思考領域,無論如何,必須能夠涵蓋社會各種現象並對其中之文化內容提出批判,統領相同議題之思索者進入真正所謂的「哲學思維狀態」之專注氣氛中,彼此以沉思之熱情交往,並於交往中重新燃起那早已為社會淹沒之人性自然與純淨樸實,在人類理想之顛峰,提出新的生存方式,為現實之遭遇盡最大可能前展之規劃,哲學之未來如是,儒家哲學於新世紀的考驗亦然。
在此一目標下,除非我們不再以哲學是人類思考之最高成果,或者劃地自限,限定中國哲學或西方哲學有其各自領域,彼此無法相互運用,以及彼此間展開互動,否則我們在全球化的風潮中首先遭遇到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哲學必須能夠解釋與涵蓋全球化後的各種現象,特別是資本主義的影響,而由於其中基本要素過於廣泛,經過審慎思考,在一種折衷後之設定性前提下,我們暫且限定研究領域,選擇以「科學」中所發展出的精確表達之要求,做為當前哲學檢視文明進展時首要探討之代表性指標,突顯科學及其延伸之意識型態,對哲學、文化與人類生活龐大的影響,換言之,我們將以科學的精確表達原則為理想性之目標,作為本文試圖尋求「中國哲學之完整表達方式」的研究動機與「入手處」。
「科學」對人類思考方法在歷史上造成許多革命性之變遷,從笛卡爾(Rene Deacart)至當代現象學(phenomenology)以來的發展,許多西方重要學者在方法論中,皆能相當程度地把握數學與科學演變對哲學所造成的衝擊,例如康德(Immanuel kant)對牛頓學說(Newtonian)的探討,懷德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與羅素(Russell)對相對論之研究,都相當程度地顯示著西方學者要求「哲學」必須能夠先了解科學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才能使哲學具有涵蓋與指導科學與社會的可能性出現,並提高哲學對人類文明進展之影響與位階。關於科學變遷對哲學發展的意義,在具體細節方面,我們認同懷德海所說的,他認為哲學工作者關注的並不是科學發現之詳細內容,而是這種思想狀況繁榮的發展過程、它的普遍結論,以及它對其它精神力量的影響性。
在此一反思中,我們在心態上並無意崇尚西學誇大其的的的modernization)並不是要全盤改變中國哲學的內容或義蘊,而是主張新的問題設定(a new way of presenting the problems),新的中國思想表達方式(a new way of expressing Chinese thought),以及中國哲學全盤性的方法論建立(an overall methodological orient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等等,確是迫不及待的首要工作」。
在西方文明強勢的進展下,我們承認當代西方哲學學者對所處理的的的,這點我們稍後論及孔子之「仁」與「道德」之實質意義中將更具體地揭示其價值所在;第二、前文所述科學之精確表達要求,對人類文明之龐大影響也必然早已包含了哲學領域,進而要求哲學的表達形式也必須符合科學精確表達之要求。
以上是我們遭遇文化衝擊後所提出新的問題設定內容,也是我們試圖加入方法論中,做為詮釋儒學時理想性之指標,換言之,我們今天涉及的問題是儒學的新詮釋方式之探討,其目標是關切一種儒學之「完整表達方法的『追求』」。當然,既是「追求」就表示我們很可能做不到盡善盡美,但是無論如何,孔子那種「其為人也,發憤忘食的好本有之面貌,進而形成對表達本身的一種偽裝,以致最後的呈現,轉變為不符合於它所應該表現的東西;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時間的擴大與偏見的流行,書寫體系本身的資源常有可能不能適應它的新任務。面對這種種困難,本文試圖延續索緒爾以來的觀點,以建構「背景哲學」的方法提供一套「理論的設準」,運用今日學者研究的成果,嘗試進一步闡明先秦至今由於時間的擴延,所造成之「儒學創造性背景」遺失與受遮掩之困局,並提出以「群體創造」的觀點做為理解進路,詮釋孔子之「仁」與陽明「天下一家」的觀念。
(三) 本文之分析結構
為了形成一種理解儒學的結構,本文首先將論証以「群體創造」與「文化創新」兩種觀點,做為詮釋孔子之「仁」與陽明的「天下一家」觀念之合理性,並從「文化創新」於人類文明之重要影響,分析「個體創造」與「群體創造」兩種訊息在儒學中調和與轉換的過程,歸納出儒學在新世紀哲學中可能有之具體價值;其次,將以「孔子」與「陽明」之觀念為例,從群體創造觀點對今日儒學再次追尋「文化創新」之可能線索進行探討,最後在結論部分則將對本文以「背景哲學」做為詮釋儒學之方法論,以及以「群體創造」觀點詮釋儒學之研究成效進行評估。
二、一種「背景哲學」的建構:「群體創造」與「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