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学后感.docVIP

《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学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学后感 学了《小学语文说课案例与评析》后,我对说课与评说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我从理论上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说课与评说课的定义。(说课与评说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课,是说课者与教学设计直接发生关系的一个方面;评说课,是评说课者借助说课者、与教学设计发生关系的另外一个方面。) 第二,我深入地了解了说课与评说课活动的意义。(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之中一种特殊的工作形式。通过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我们的教学工作会越来越自觉、越来越理性。) 第三,我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说课与评说课的教学流程。为此,我写了一篇说课稿,不知道老师看后能打多少分。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作者通篇向人们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比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而且自学生字的能力教强,通过课前预习,多数学生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会有障碍。 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授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置抽象的课文于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之中,不仅使学习过程自然轻松,更能较好地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凤”等12个生字,会写“龙”等12个生字。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就像我们过年时放鞭炮,发压岁钱。  3、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听课文整体感悟。 2、人们为什么会难忘呢?(因为…所以…) 3、教师简介周总理。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体会人们的“情” 师:是呀,敬爱的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可是他在1961年还是来到了那么遥远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这怎能让人不开心,不兴奋呢?让我们也加入这行列,看看人们是怎么样欢迎周总理的。(出示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要求:读第三段,你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谁在当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象脚鼓声、人们)  ①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早晨一大早就起来了,也许兴奋得一夜未睡呢! 赶: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大,人多。 B、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热闹,读出这锣鼓喧天的热闹。人们高高兴兴地一次又一次地敲着象脚鼓,是多么高兴啊! C、多么壮观的场景啊,一起来读一读!  ②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鲜红的地毯”?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用“红地毯”?而傣族的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来欢迎周总理。   B、从“地上洒满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你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了吗? C、 指名读读课文里的句子,齐读。  ③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看到什么?   B、比较“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C、把你感受到的这份热闹和

文档评论(0)

lu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