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必威体育精装版时事:破题中国职业教育“升级版”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将出台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的改革措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一时之间,中国职业教育春风扑面。
一方面,技能型人才缺乏,职校毕业生却薪资微薄、难获尊重;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职业教育“分流”却力不从心。现实充满矛盾,难题悬而未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过往模式的“升级版”,如何破题备受期待。
人从哪里来?
——职业教育要给学生“可期待的前途”
破题第一步在于生源,也就是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当前,就读职业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职业教育成为落榜生的“收容所”,生源质量堪忧。
一项面对上海、云南、广东、山东等地13所中职、高职学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原因”,72.2%的中职学生选择的答案是“未能考上普高”,73.1%的高职学生选择的答案是“未能考上本科”。
“连三本都考不上,才去读职校,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是这样的心态。”湖南铁道职业学院院长姚和芳告诉记者,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认同度很低,所以很难招到好生源,学生很少怀着主动、自愿的心态入学。
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将出台方案,出台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分开的改革措施。这是否意味着职业院校不再“捡漏”?被本科院校“筛过一遍”的生源窘境,是否会成为历史?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新政”前景仍待观察。“如果现实中观念鸿沟和酬劳体系难以突破,那么高考‘双轨制’也无法真正打破生源困境,生源结构不会发生本质改变”,储朝晖认为,要提升生源质量,关键在于提升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来,而不是被淘汰之后被动选择”。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的确有限。“哪怕是不爱读书、不愿深造的孩子,也宁愿读个三流大学,不愿意来职校学一门手艺。因为大学文凭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通行证和福利卡。”姚和芳说。
赋予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才是回答“人从哪儿来”这一问题的关键。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认为,内在动力,取决于一个“可期待的前途”。这不是教育一个层面的问题,例如,取消城乡户籍差别,或许就会改变许多学生的入学选择,“如果农村孩子不需要靠大学文凭来换城市户口,他可能就会高高兴兴去学一门实惠的手艺”。
学生怎么教?
——打破“闭门造车”,对接市场需求
学生进了门,应该怎么教?不少企业的反馈显示,对这个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此前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湖南省南车电机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大型企业对技术工种的需求缺口很大,现实却令人无奈,“一线技术岗位‘岗多人少’,高级技师更是重金难聘。与此同时,职校毕业生进入车间上手很慢,需要再培训,这说明现在的职业教育对接市场需求的意识和程度远远不够”。
“上职校学不到真本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广州一个课题组对制造业企业中工作3年以上的2502名职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06%的毕业生认为职业院校缺乏实验、实训设备;20.67%的认为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去甚远;15.56%的认为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盲目、陈旧;13.01%的认为教师大都“纸上谈兵”。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将实习安排在三学年的最后一年,前两年主要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这一“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收效并不乐观。
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培养了大量顶尖技师与优秀工人。其职业教育实施“双轨制”工学交替式培养,即每周两天在学校,三天在车间,注重对口操作与企业实践。
储朝晖指出,参照欧美的成功经验,真正的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密切联系,无缝对接市场,以行业的需求来决定培养模式和内容。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在进行尝试。2012年起,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宝马中国合作开设定向委托培训基地,俗称“宝马班”,每届培养学生二三十人。
该校汽车运用系主任李治国告诉记者,校企合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职业教育“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窘境,能够对接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让学生手头有功夫,契合企业需求,成为特定领域的专才,这就是‘真本事’。”
人往哪儿去?
——鼓励企业“托底”就业,打通求学“断头路”
人往哪儿去?这个问题的答案,关系着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措施的成效。
业内人士指出,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接收职校毕业生就业,同时疏通职业教育的上升与深造渠道,是题中应有之义。
李治国介绍,在企业对口培养和接收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方面,德国模式值得参考借鉴。“德国企业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培养,是一种制度化的长效模式,正是这种结合,让德国职业教育的就业率非常可观,进而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