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doc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doc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分析与干预策略研究 目 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架构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及影响校园暴力因素的确定 (二)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四、青少年校园暴力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预防校园暴力的学校政策 (二)教师预防技能培训策略 (三)学生行为训练策略 五、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技能训练成效分析 (二)学生行为训练成效分析 (三)预防校园暴力学校政策的成效分析 六、结论与思考 (一)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成因调查的几点结论 (二)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干预策略的几点结论 (三)几点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据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统计资料表明(王子孝、李康熙,1996):近年来,收押的未成年犯中学生的比例约占10%左右;整体上看,未成年犯罪有低龄化的趋势,1991年未成年人犯入监的平均年龄为16.19岁,1992年为16.04岁,1993年为16岁,1994年为16.19岁,1995年为16岁,五年来入监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0.84岁;从犯罪手段上看,呈现暴力化、智能化的特点;团伙犯罪仍然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据统计,1995年参与团伙犯罪的未成年人占当年收押数的66.2%。 据新华网香港12月30日2004年岁末,香港小童群益会邀得2万多名香港中选出他们眼中十大头条新闻。校园暴力事件位列第一,反映儿童最关心身处环境的安全问题。 针对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因素,我们准备从学校政策、教师训练、学生行为训练等方面入手,提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策略,并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实施有效干预。 三、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及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及影响校园暴力行为因素的确定 哪些人口学变量与校园暴力相关?又是哪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确定了相应的人口学变量和影响因素。 1.与校园暴力行为有关的人口学变量 性别 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男生的暴力行为比女生多(法罗尔和梅耶FarrelMeyer,1997),而且在态度上,男生的暴力倾向也比女生高(夏奥尔罗Shaoiro et al.,1998)。在量的方面,男性少年犯远多于女性少年犯;在质的方面,男性少年犯常属于暴力犯。 年级 希尔(Hill et al,1999)发现,年级越低的学生越容易发生暴力行为。罗伯特,史蒂夫和李瑟(Weiler,Robert M.,Dorman,Steve M.,Pealer,Lisa N.,1999)指出,14—15岁的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比率最高。但是夏奥尔罗(Shaoiro et al.1998)则认为,年级越高的学生,越有攻击性行为。 家庭结构 我国司法部少年犯罪与改造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省市18个少管所的6495名少年犯的抽样调查表明,有26.6%的少年犯来自破碎家庭(关颖,2000)。夏以玲(1998)研究指出,暴力及非暴力少年犯,其家庭是单亲家庭或破碎家庭的比例要高于一般少年。 家庭经济状况 马利克和戴维斯(Malek,M.K.,Chang,B.H., Davis,T.C.1998)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较容易产生打架、携带武器的行为。普利斯和阿法里特(Price,J.H. Everett,S.A.1997)也指出,在暴力程度高的学校内,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 学业成绩 许多研究均发现,有偏差或暴力行为倾向的少年,其学业成绩较差(林孝慈,1986;程又强,1992;郑钧元,1996;赖朝辉,1998)。 父母婚姻生活 张丽梅(1993)、黄明明(1994)、冯莉雅(1997)研究表明,家庭婚姻生活和谐、婚姻状态较好、家庭氛围较好的家庭,其子女发生暴力行为与偏态行为的情况较少,也就是说,父母婚姻状况越和谐,子女越不易产生暴力行为。 2.影响校园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 (1)个人因素 暴力认知 格瑞和莱比Guerry laby(1990)认为,个人对暴力的态度可能是影响个人会有暴力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改变个人对暴力的相关信念,便可以降低攻击行为。琳达Linda.L.(1998) 提出,对社会情境的认知错误、认为他人的意图均有敌意,与暴力行为的产生有关。卡顿Cotton(1994)发现,学生对暴力的认可态度越强,其攻击行为越多。 情绪控制 赖朝辉(1998)研究发现,由情绪所引发的困扰与中学生的偏差行为、与攻击行为成正相关。德芬巴希尔、欧汀、莱希和莫里斯(Deffenbacher,J.L.,Oetting,E.R.,Lynch,R.S.,Morris,C.D.,1996)则指出,学生如果是表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