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视角看《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研究.docVIP

从历史视角看《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历史视角看《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研究.doc

从历史视角看《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研究 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 谭菊兰 一、历史分析 《分数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一直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演绎,在各种杂志上得到传播。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以不同的方案阐释着数学教学变革的基本理念,笔者曾分别在1998年和2002年两次以公开课形式执教过该内容。下面摘录几个教学片断,从新课程实施前后的变化这一历史视角作简要的横向对比分析。 教学片断一:创设问题情境 1998年 2002年 师:出示 ,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吗?为什么? 生: 因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反而大。 师:出示 ,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吗?为什么? 生: 因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就大 师:出示 ,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吗? 生: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无法比较。 师: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比较了。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件播放动画片《猴王分饼》 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子。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丙三块。 师: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为什么? 生1:一样多。因为 所以== 师:在此之前,我们已学会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和分母相同的分数,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大小却相等呢?(学生困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分数等式。 [对比与反思] 我们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 20世纪90年代,数学教育课程目标的主要表现是加强双基,重视发展智力。目标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双基扎实是当时作为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因此在前者的情境创设中,非常注重知识的联系,从比较分数的大小入手,在比较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相同的分数之后,再比较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产生悬念。而后者则明显打上了新课程的烙印,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由“猴王分饼”这一生活情景引入新课,特别是思考谁分得多?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很快就投入到有效的学习当中。两者同样创设了问题情境,但前者的问题情境完全是从教材知识体系,从纯数学的角度来设计;而后者则基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于学生丰厚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折射出新课程前后不同的教学理念。 教学片断二:提供探究的材料 1998年 2002年 师:请每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纸条,跟小组里同学比一比,长短如何? 生:一样长。 师: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剪下纸条的、、 生:(操作) 师:再比一比,剪下的、、长短如何? 生:一样长。所以== 师:剩下的纸条长短怎么样? 生:也一样长。所以== 根据以上过程板书两个等式作为下一环的探究材料 == == 师:请同学们各自写几个大小相等的分数,并 加以验证。 生1:我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 生2:我用画线段的方法验证=      生3:我用计算方法验证。= 5÷10=0.5 1÷2 =0.5 生4:我用商不变性质验证 = =4÷16=(4÷4)÷(16÷4)= 根据以上过程板书以下等式: = = =  = …… [对比与反思] 如何提供学习材料? 我们不妨从提供的对象,提供的方式及提供的数量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前者基于教材的例题影响,组织学生剪一剪、比一比,得出了两组等式。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提供了学习材料,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在老师的命令之下而进行的,学生只是一个机械的“操作工”,没有自己的思维个性,提供的材料也不全面,从过少的研究材料中探究出来的结论是不令人信服的。质疑书本,挑战教材,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方面。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2002年的教学中,抛开了教材的束缚,让学生自主创造等式,并自主验证。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搭建了开放的平台。这种形式不但提供的学习材料丰富多样,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对自己提供的学习材料特别感兴趣,为下一环的探究做好准备。 教学片断三:探究性质 1998年 2002年 师:请同学们从左往右观察等式? == 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从右往左观察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两句话综合起来怎么说? 生: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师:请判断下面等式是否正确? == == == 生:第三题不成立,因为0不能当分母 师: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