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腧穴的现代研究.ppt
第三章 腧穴的现代研究(了解) 资料丰富,这里仅就腧穴特异性研究做一简单介绍。 腧穴的特异性——主治作用和反应病候的特异性。 第一节 腧穴形态结构研究 通过对穴位及非穴位区进行组织学观察。研究发现,穴区的表皮、真皮、皮下、筋膜、肌层及血管组织中都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支或各种特殊感受器。 表明:腧穴与神经有关、腧穴处的感受器有相对密集的趋势、腧穴与脉管、肌肉与肌腱均有关。 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对324个经穴进行了尸体解剖分析观察,发现与神经有关者竟达323穴(占99.6%)。其中与浅层皮神经有关者304穴(占93.8%),与深部神经有关者155穴(占47.8%),发现同一腧穴与浅层皮神经和深部神经均有关者137穴(占42.3%)。 其他一些单位或个人也做了不少类似工作,都表明腧穴与周围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腧穴具有表皮较薄,神经末梢丰富,粗纤维多,髓纤维多和Ⅱ类纤维多等特点。 腧穴处的感受器有相对密集的趋势。 穴位——刺激点——感受器:类别、数量 如:足三里、合谷、内关——以肌梭为主 曲泽、昆仑——环层小体 承山——中心为腱器官,周围为肌梭 百会、印堂——游离神经末梢…… 腧穴与血管有关 如上海中医药大学观察了309个经穴与动、静脉的关系,发现有286穴(占91.62%)正当动脉干或动、静脉干旁。 近年,还有人对腧穴与淋巴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观察到某些腧穴如缺盆、云门、极泉、冲门、气冲均与各相应的淋巴部位相一致。 腧穴与肌肉和肌腱相关 据统计,占经穴总数62.5%的穴位分布于“分肉之间”,其余37.5%的穴位则多位于肌肉、肌腱之中或其起止点上。加拿大C.C.Gunn等在对70个穴位的研究中发现,有35个穴位位于肌肉运动点上,这些部位正是肌肉神经最接近皮肤的位点,对电刺激最敏感;还有一些穴位位于肌—腱连接处。 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的研究表明,胆经、胃经在小腿的穴位均位于肌肉起点范围内。有关腧穴与肌肉和肌腱关系方面的研究开展的比较少,但这些已有资料也说明了腧穴与非穴在与肌肉和肌腱关系上的差别。 在穴位的配布上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邵水金对穴位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穴位层次、断面、CT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穴位立体构筑课题研究,多种方法相结合,同时配合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认为穴位是由多种已知正常组织共同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但并不排除未发现的组织结构,穴位与非穴位差别在于已知正常组织的不同配布。 第二节 腧穴生物物理研究 *电阻特性——低阻特性(高导电量) **电位特性——“皮肤活动点”——经穴——反映内脏活动变化——验证 自1955年代,日本的中谷义雄率发现穴位“良导点”以来,我国学者在对经穴生物物理特性,特别是经穴电特性方面相继做了研究。基本肯定了穴位的低阻(高导电量)特性。 脏腑病变时,穴位处的生物物理特性会出现一系列改变,主要有穴位皮肤温度的改变和穴位电学特性的变化。穴位电学特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穴位皮肤电位或导电量的增高、降低或左右失衡等变化。例如内脏有病时在相应经脉的井穴、原穴及相应的耳穴上即出现低电阻点(导电量增高)或皮肤电位的变化等。根据各经井穴、原穴及耳穴电学特性变化或失衡即可判定相应脏腑的病变。 据报道当机体罹病时,有关穴位的电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两侧同名经穴电阻的失衡。有人观察了32例正常人心包经内关穴和内关穴上5寸(同身寸)心包经上非穴点,以及上述两点桡侧旁开1cm的对照点,结果表明,心包经内关和经线非穴点的阻抗值均小于非经非穴部位的阻抗值。 有人用半导体皮温计对60例肝实热证患者双侧太冲和肝俞穴进行皮温测定,并以健康大学生20名作对照,结果发现20例重症肝实热证患者与健康组比较,太冲增温1.55℃,肝俞增温0.70℃,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皮温可作为反映和探索脏腑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 ***超微弱发光特性 人体活体体表可向外发射超微弱冷光。研究人体腧穴的超微弱发光特性,可从一个侧面探索腧穴的生物物理特异性。对144人的139个穴位和278个非穴的1万多次的超微弱发光测试显示,穴位的发光强度均明显高于非穴点;特定穴与非特定穴的发光强度也有差异,井、荥、输、原、经、合、络、郄穴等特定穴不但显著高于非穴,而且还明显高于非特定穴;不同类型特定穴的发光强度又有差别。 井、输、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