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海的问题意识及其对当下中国的意义.docVIP

罗哲海的问题意识及其对当下中国的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哲海的问题意识及其对当下中国的意义.doc

罗哲海的问题意识及其对当下中国的意义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李雪涛 一、作为出发点的问题意识 罗哲海的理论基础是批判以下两种论调: 一是韦伯式论述(Weberian discourse) 在论述“西方对中国伦理学的诠释角度”中的“D.宗教信仰”一节中,罗哲海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三种: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与自然):这是罗哲海在他的博士论文《古代中国的人与自然: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主客体对立》(Mensch und Natur im alten China: Zum Subjekt-Objekt-Gegensatz in der klassischen Philosophie. 1984)中的内容。他认为,以往用诸如以及儒家的荀子做出过理论性的反思。René Descartes, 1596—1650)将主体自我意识与客观现实世界对立起来,并以此发展出了对世界认识的可靠知识。如果我们认同黑格尔所认为的构成现代性“自由主体原则”(Prinzips der freien Subjektivit?t)。2. 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冲突):这是本书所探讨的第二种“世界关系”。罗哲海在本书中指出:“纵使没有彻底的宗教超越性,依然存在着针对社会现状加以质疑的足够潜能。”。 3.主体内部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冲突):在本书中涉及的不多,这主要是探究如何能够将自我身份认同与社会角色相分离。 在如何“重构”中国哲学方面,罗哲海提到了哈贝马斯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一书的方法。按照书中的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赋予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新的形式从而达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未曾达到的目的(Jürgen Habermas. Zur Rekonstruktion des 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 Frankfurt/ M. : Suhrkamp Verlag ,1976.9)。(Rekonstruktion)Lawrence Kohlberg, 1927—1987)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其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并建立的。他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将该模式具体概括成“三层次六阶段”的学说:其中包括层次一:前习俗层次(preconventional level)的两个阶段,主要是从行动的结果以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层次二:习俗层次(conventional level)的两个阶段,着重效力于家庭和国家的角色伦理;层次三:后习俗层次(postconventional level)的两个阶段,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如何支配这些原则。后习俗性伦理无意否定习俗性伦理,“只不过在接受之余,始终清醒地意识到道德与陈规、法律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科尔伯格认为:无论在哪一种文化背景下,诸如正义、公正这样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这里的普遍性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道德发展形式上看。科尔伯格说:“有普遍的人类道德思维的方式和原则,它们是通过一个恒定不变的顺序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沿着一个普遍而不变的道德发展阶段不断地成长,并最终形成道德判断三层次六阶段的发展模式,其中,“在每一阶段,同样的基本道德概念的定义是已被限定的。但在每一个较高的阶段,这种定义变得更分化、更整合、更一般和更普遍了”。最成熟的道德发展阶段就是有原则的道德阶段。 在这一点上,很像是汉斯·昆的“世界伦理”的假设。 作为普遍性的道德原则不同于文化习俗。“一个原则就是一种能普遍化地、无偏向性地作出决策和判断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具体文化准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可能风俗迥异,但最根本的道德原则都是殊途同归。亦即原则的普遍性,是缘于“它不受特定文化内容的限制,它既超越、又包容了特定的社会法规”。 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罗哲海展开了他对轴心时期儒家伦理的潜能的挖掘。 三、儒家伦理的潜能 传统对于我们来讲其本身的价值是有限的,我们所谓的回归传统,实际上是要对传统进行反省,以发掘其中对当代以及未来发展有益的潜能。换句话说,传统必须通过批判性的重新解释,才能成为对当下有用的资源。 罗哲海《轴心时期的儒家伦理》一书的结构,除了方法论和最后对其他学派学说的介绍之外,基本上是按照从前习俗、通过习俗、向后习俗过渡的顺序。在论述到对“仁的解释之三:推己及人的金律”时,他认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既不求助于传统,也不求助于具体情境下所要求的价值体系,故而成为古代启蒙新纪元的一种典型鉴定标识。”在罗哲海看来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