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docVIP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豇豆根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其核糖体rDNA-ITS序列分析 摘要: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自武汉的豇豆根腐病分离物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jgf形态学上为茄腐皮镰孢菌;对jgf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豇豆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认为武汉地区豇豆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schl.) 关键词:豇豆根腐病;形态学;分子鉴定;rdna-its分析;fusarium solani schl. pathogeny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wpea root rot disease and sequencing of ribosomal rdna-its wu ren-feng1,yang shao-li1,wan peng2,huang wei2 (1. wuhan institute of vegetable sciences, wuhan 430065, 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fungal isolate jgf from cowpea root rot disease,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wuhan, were studied morphologically and molecular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 jgf were morphological fusarium solani schl. the rdna-its genes of isolate jgf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based on the blast search and the alignment analysis in genbank database combined w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the pathogen of cowpea root rot disease was identified as fusarium solani schl. key words: cowpea root rot disease; morphology;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rdna-its sequence analysis; fusarium solani schl 豇豆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其多季节、多模式、多花色和短周期栽培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性蔬菜。湖北常年种植面积4万hm2,武汉市豇豆种植面积约0.67万hm2,作为“豇豆之乡”的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年种植约0.4万hm2次。但是生产中,常因栽培管理不当或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病害的流行,特别是土传病害。豇豆根腐病(cowpea root)[1]是豇豆的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随豇豆种植年数的增加、面积的扩大、品种的变化等,已成为豇豆上发病最重、危害最大、防治最困难的病害。本研究从武汉地区豇豆种植区采集并分离发病豇豆根腐病病菌,并进行鉴定,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标样于2009年采自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参照方中达[2]的植病研究方法有关介绍,选取新发病豇豆植株茎基部的根颈作为分离材料,进行常规组织分离,经单孢纯化、培养获得单孢菌株。 1.2 致病性测定 采用kochps法将发病组织上分离到的病原菌纯培养物(孢子)制成悬浮液(105~106个孢子/ml)。采用自然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植株。取生长良好的无病豇豆苗,用无菌水将根颈部表面冲洗干净,然后使根完全浸在孢子悬浮液中30 min,接种后植株定植于装有灭菌沙土的花盆中。每个菌株接种 8株苗,3次重复,以无菌水为对照。植株置于25 ℃下光照培养箱中,接种后每隔1~2 d观察1次。发病后,从病斑处再次分离病原菌,确认致病菌。 1.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1.3.1 pda上的病菌形态特征观察 将供试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 ℃恒温培养。7 d后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制作玻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的形态特征,并测量分生孢子的大小。 1.3.2 产孢表型观察 产孢表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