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分析与“国学”时代功能兼估.pdfVIP

“国学热”分析与“国学”时代功能兼估.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热分析与“国学时代功能兼估 吴通福1,宋敏婷2 (1.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13;2.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从近现代中国历史和近二十年的社会现实看, “国学热”都是一种世纪之交的现 象。“国学热”固然与经济、政治、社会层面的某些功利性目的有关,但也表征着在长期接受外来 文化后出现的重新确立本土文化的主体性的自觉要求。在中国学术、文化、教育等已全面采用现代 学科体系的前提下,“国学”一名只有在把中国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照,探讨中国传统社会中 的经济、政治、法律以及文化艺术生活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时才具有正当性。从固有传统及 现代文化的制度和观念构成看,作为所谓“国学”的最重要的部分,儒学不可能提供现代社会的基 本组织原则,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公正的社会塑造公正的人的过程中。 关键词:国学热;国学;时代功能 中图分类号:G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f2011105-0087—07 社会科学,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调查、分析、描述与解释,为解决社会问题 提供学理支持。社会现象涵盖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思想意识等各个层面。而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整个社会来讲,涉及经济增长、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就个人来讲,则是家 庭收入的增加、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增强、精神境界的提高等。近二十年来 中国大陆社会一个极为突出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国学热”的逐渐升温。事实上,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的中国,也曾出现过一次“国学热”。对于那次“国学热”,罗志田、桑兵等做过研究,而对于近 二十年来的“国学热”,除陈来等有一些类似于报道的陈述外,尚未见深入系统的分析。所以,笔者 将从比较中西历史与思想的视野对国学热及国学的时代功能加以剖析。下面,笔者将首先对“国学” 这个概念作历史清理,其次对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简略的剖析,最后以孔子及儒学为例,对 于国学的时代功能作一个初步的展示。 一、“国学热与“国学 只要稍稍关注文化社会新闻的人,就不难发现, “国学”是近二十年来在报刊、网络、电视、电 台等各种媒体中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汇。人们争论谁可以算是“国学大师”,谁不是,人们讨论 “国学天才”没有被复旦大学录取等。人们不但可以发现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在给老总开国学进 修班,富二代接班教育中也有国学的课程,甚至可以看到原来重庆的缙云观的李一道长也开办了国学 院。这些人说的“国学”是指同一个概念吗?如果是,那么他们所指怎么会是如此的不同?如果不 收稿日期:2011-03—08 作者简介:吴通福,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及其现代变迁研究;宋敏婷,复旦大学研 究生,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and ix瞎raiJfr。gxioUniversityofFinancelversit江),of西Fin财anc经eanruoJI”。O I 万方数据 a大ndE学co学nom报iclI 是,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呢?今天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态度、什么方法去从事国学研究?要回答 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孔子及儒学在漫长的帝制时代的演变与影响,必须了解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现代 化运动的阶段性演进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对孔子 与儒学的时代境遇作出适切的衡定。 中外文化史都可以证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是丰富、发展各自文化的重要力量,文化交流是 一种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四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亚欧大陆极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公元前后, 印度文化开始大规模地输入中国,从一般的庶民生活到士大夫的精神境界乃至国家意识形态,佛教都 产生了绝大的影响力。但在中唐时代,士大夫中已经出现中国固有文化意识的醒觉,要求用尧舜禹汤 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