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伦理准则本土化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工作的伦理准则的本土化研究 ?(2012-02-14 20:51:54) 转载▼ 调查方法 ? 社会调查 ? 文化 分类:?研究方法决定结果 潘绥铭????侯荣庭????高培英 ? 摘要: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在实践中亟需建立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准则,包括职业信任、双重多重关系的界定、助人的普遍性以及专业助人的理想等主要内容。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与西方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进程并且据此推导出:我们需要从道义层面到操作方法层面,从核心价值观到实践领域,对西方的伦理准则进行全面的本土化,也就是提倡“道义追求下的专业关系+工作关系+朋友”的模式。 ?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准则专业关系 本土化 ? 社会工作在西方产生并发展一百余年来,已经成为一门受尊重、受信任的专业。近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本专业的伦理准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方面的教育和教学也刚刚起步,而且基本上是沿用西方社会工作中所实行的“专业化的人际关系”的伦理准则。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中西方社会工作的不同文化土壤,提倡并提出本土化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以就教于读者。 ? 一.伦理准则的焦点:专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 1.?专业关系的定义 当服务对象遇到困难无法解决而寻求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时,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便产生了关系。这种关系被认为是由于实施社会工作专业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因此被称之为“专业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简称专业关系。 对于它的定义,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比斯底克(Biesteck)把专业关系视为“个案工作员与案主之间态度表现与内心感受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目的在协助案主与个人环境间做更适当的适应”。[①]凯斯(Keith)定义专业关系为“一种媒介,提供给处在困难的人,透过关系给予案主机会,以选定接受协助,并运用来做决定”。[②]廖荣利对专业关系的看法是“指专业人员和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人员透过此种交互作用以协助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③]。 综观上述各种定义,我们不难发现,各位学者的定义中的共同点就是强调专业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在持续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助人关系。其目的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从而使服务对象感到被尊重、被接纳、被了解、被肯定,进而消除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只有这样,社会工作者的一切努力才能够传递给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具有天然的平等性。它基于服务对象的需求而产生,社会工作者则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助人动机和感情投入。它强调双方的互动性,要求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努力完成。专业关系也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它建立于服务对象的求助与社会工作者的接案,结束于服务对象获得帮助后的结案。因此在助人过程中,专业关系是一种方式而非目的,意在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促成其良好的参与。同时,专业关系的建立还需要投入情感,使服务对象获得心理支持,从而愿意接受帮助并做出改变。此外,这种助人关系又是非批判的、接纳的、尊重的关系,允许受助者表达其负面感受和情绪。 2.?专业关系的实质 专业关系的实质就是相互信任的职业关系。 首先,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具有个人信任,对工作者的动机和能力有正面和积极的预期,因而愿意在社会工作者面前处于弱势姿态,相信社会工作者不会利用他的弱势来损害他,并且有能力协助他从弱势中恢复过来(Behnia,2008)[④]。 其次,这种信任更是对于社会工作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工作专业的信任。正如我们不会检查飞行员的任职资格,却可以放心地乘坐飞机;我们不会要求医生出示医师资格证便放心就医。说到底,这种信任是一种制度上的信任。 第三,社会工作者不仅首先就要相信服务对象确实是自认为需要帮助的,而且必须会表现出自己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她是获得认证的专业人士,她对当事人和本专业都有应尽的义务”[⑤]。 ? 二.伦理准则的本土现状 ? 西方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准则并不是一蹴而就。美国社会工作界从1920年便开始了他们“试验性的伦理准则”(experimental code),1960年制订了第一部正式的伦理准则,并于1980年做出修订。后来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于1996年制订了更为全面和详尽的《伦理准则》,并在1999年做了修订,使得伦理准则在历次修订中不断完善。 我国民政部于1987年在北京举行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可是在二十几年的发展中,无论在理论建设层面还是实务操作层面,一直存在着沿袭甚至照搬西方体系的倾向。尤其是在工作实践中,西方的专业关系准则与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现状产生了大量的与持续的冲突。可是我国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目前尚未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因此本文愿加以探索。 1.?人际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