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张岩泉: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
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
——穆旦诗歌研究之一
张岩泉
摘要: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中国诗人,他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与时代
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承担历史的独立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
生代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于重重危机和种种矛盾的关口,他直面世界的破毁,鞭打裂
变的自我,表现了在战时环境下对世界万物、人类历史、社会现实和自我生命存在的观
察、思考、体验与感受,创造出一个“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的诗歌艺术世界,成为一
代青年知识分子“受难的品格”的代表。
关键词:穆旦;分裂的自我;破碎的世界;20世纪40年代
作者简介:张岩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湖北武汉430079)
现代社会,完整的自我与统一的世界趋于分裂破碎的图景渐见清晰。里尔克将他的感受写入
《预感》,自比长空包围的风旗,表现了诗人敏感激动、孤独无依的复杂情怀。20世纪40年代的
中国也早卷入全球性的动荡中,恰如叶芝的诗句:“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
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④对中国而言,混乱,不仅是历史现实意义上的山河破碎,更是文化思想
意义上的价值涣散。一方面是战乱流离,国破家亡;另一方面是“圣人已死”,价值崩溃,人心
泛滥无归。穆旦的诗作正写在重重危机和种种矛盾的当口,他直面世界的破毁,鞭打裂变的自
我,以沉思的风格和诚挚的气度写出“破毁”、“熬煮”的炼狱般的精神苦旅,成为知识分子悲
怆的“受难的品格”的代表。
“丰富的痛苦”与“变形的枉然”
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潮更迭,其中最本质的区分就是文化精神的
发展尤其是关于“人”的观念的巨大变化。古典主义以人的理性为衡量万物的最高尺度,视理性
王国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表现出对理性的崇信和膜拜,其实是对人自身的肯定。浪漫主义张
扬个性、讴歌自我,对激情的礼赞被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表现了对人的无限信任和对人类未
来的无限乐观。现实主义对人的认识虽然并不一味乐观和趋向理想化,特别是批判现实主义还广
泛而深入地反映了人生的悲惨不幸。然而,现实主义者并不从人自身上去寻找人生痛苦的原因,
收藕日期:2012—12.19
t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九叶诗派综论”(项目编号:CCNUl2H01003)的阶段性成果O
①叶芝:《基督重临》(袁可嘉泽)。
177
万方数据
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 张岩泉: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
他们将社会制度及人类的两极分化看作人生不幸的万恶之源,即使如托尔斯泰承认人的兽性存
在,也仍坚信通过道德净化可使灵魂“复活”,实现人性的圆满复归,并未丧失对人的信仰。同
理,革命现实主义者把对人性回归和人的自由解放的前景寄望于历史进步和社会制度改造。总
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对人的完满自足以及本质美好不表示怀疑,抱有信念,从文
化属性上归类,它们均不脱近代人文主义文化范畴。现代主义恰恰是预示世界文化从近代转向现
代的美学先声,它的功绩在于率先以极端逆反乃至怪诞的艺术形式来扭转人类文化的天真自恋,
在唤醒人们坚执人的智慧、尊严、理性、激情的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人与生俱来的本体缺
陷,在自我评估时不可过份乐观自信,宜保持应有的警觉与清醒。近代人文主义与现代文化作为
两种不同阶段的人类价值态度,前者是在神学囚牢(中国则为封建礼教)中发现了人的地位、
价值和权利,被誉为“人的发现”;后者则是“人的再发现”,即又在智慧而尊严的人身上发现
了某种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