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动态分析(修改稿).docVIP

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动态分析(修改稿).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动态分析 ——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 傅振邦1 陈先勇2 (1.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 2.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以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影响的机理出发,通过湖北省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这三者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结论表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城市化和第二产业变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都具有长期的正的冲击效应;但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动没有明显的冲击效应,城市化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但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化的冲击效应并不明显。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城乡收入差距 中文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随着城市化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此方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颇多。杨涛认为,改革开放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国家重工优先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城市偏向政策有关,改革开放后城乡收入差距在于城乡不平衡发展战略和制度障碍(((;赵晓雷认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引起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引起收入分配格局和国民储蓄格局变化,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国民储蓄以居民储蓄为主题[2];赵莹研究了中国改革开放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中国的贸易开放倾向于扩大中国的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胡晓群,薛新伟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扩张对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相比扩大投资和出口,扩大消费需求不仅对提高收入水平有显著作用,而且对缩小收入差距有积极的作用(((。 综述以上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角度、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消费、投资和出口等不同方面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为研究收入差距提供了很多新视角。本文基于湖北的数据,从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 湖北地处中国中部,是中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沿阵地,而“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构建又成为湖北跨越发展的支撑点。在湖北的不断城市化进程中,对湖北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有利于将后发崛起区域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向中西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推广。湖北处于承接东部产业继而向西部转移的中部节点位置,本文将产业结构变动因素考虑进来,同时考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城市化、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 1.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发展阶段是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相适应的,超越经济发展阶段或滞后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化都是不健康的。纵观我国城市化发展大致走过了两个阶段。一是城市化起步阶段(1949--1995)。其中经历了曲折、经受了动荡、走过了漫长,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10.64%,1984年为20.16%,1996年达到30.48%,按照城市化水平达到30%为城市化起步阶段的国际标准,我国用了将近50年的漫长时间才完成城市化起步,主要是受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众多不稳定因素综合影响。二是城市化中期阶段(1996年以来)。此阶段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6—2006年的10年间,城市化水平净提高了13.42%,平均每年增长1.34%,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城市发展方针的转变,到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引进达到了47%。 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理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会不断的缩小,而随着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速城市化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却在不断的扩大。这是由于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将产生双重效应。 一方面,城市化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首先,我国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城市的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又大大的高于农村,这种限制必然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在农转非的过程中,一般只有较富裕的农民才有可能成为城市居民,这部分富裕农民进城在统计上必然导致城乡收入的进一步的扩大;再次,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城市的集聚效应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劳动力的集聚,一方面是产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了城市工业的效率,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从而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而转移到城市的农民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们只能在非正规部门临时就业,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并且他们还要支付昂贵的城市生活成本和背土离乡的情感成本,这样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被拉大;另外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