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营企业家族管理的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营企业家族管理的误区.doc

第三章 企业与家族——民营企业家族管理的误区 第一节 企业资产与家族财富 从古至今,统治人类的一切国家,一切政权,不是共和国就是君主国。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  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是以家族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家族式企业。大部份民营企业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往往就是是老板家族传统、家族文化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个人和家庭而存在。简单地说,家族化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企业的各个部门大多由本家族的亲戚朋友来管理,比如说哥哥是董事长,弟弟是总经理,其他亲戚朋友则担任各个部门经理,整个企业牢牢地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在经营方式上则大多采取个人控制方式,凭领导人的英明领导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中国大陆有80%以上的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77%的民营企业所有者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存在是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种家族的力量的确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那种亲情之间天然的协调,那种对自家事业的执着,那种强大的企业凝聚力,无一不成为企业迅速发展扩大的强大动力。 但是让民营企业家感到沮丧的事实是,国外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为24年,3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业能够生存到第三代,凡寿命超过50年的著名长寿企业都不是家族企业。这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实际上,民营企业创立期确定的家族化从推动力变成了企业发展的桎梏,儿时的摇篮变成了棺材,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切肤之痛啊!这些问题不解决,家族企业就很难有大发展。研究中国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至少有80%的家族生意在第二代手中完结,只有13%的家族生意成功地被第三代继承。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死亡。 正如费孝通所指出的,“家”这个概念在中国有很大的伸缩性。亲缘关系对这些企业的影响不只是体现为它们的人员构成,而是更为重要地体现为一系列与此有关的原则与观念,从这一点上说,当人们因为家族企业这种形式关注到它们的存在,实际上也就因为家族企业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来自亲缘社会的传统对于大陆企业的组建和发展的影响还同时深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使它产生了更严重的后果。 民营企业的这种家族化的组织结构中,处处渗透着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与现代大经济发生着根本上的矛盾。这些小农意识大大阻碍了民营企业在进入成长期之后的发展壮大。最为可悲的是,在很多学者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提提出质疑的时候,居然有很多所谓的文化人为民营企业的家族化体制大唱赞歌,他们认为家族化企业是一种全球现象,世界发达国家如欧美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型企业,还举出福特汽车、沃尔玛超市等大型的公司做例子,来说明家族化企业具有向心力强、管理层对企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责任心,他们能够与企业同生共死、同甘共苦,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不弱于其他企业制度。 他们还举出海外华人企业如台湾的王永庆、香港的李嘉诚等家族化企业等例证,来证实其观点。只要家族化企业能够推行制度化建设,根据家族中每个人的能力和业绩依照制度,公平地对待各家族成员。这些力挺家族企业的人还提出各种治标不治本的谬论,比如通过公开交流和公平对待来激烈非家族的雇员,建立家庭休假议事会议制度来使所有家族成员聚在一起讨论企业事务和家族事务,建立家庭议政会议制度为家族进一步讲座家族和企业事务提供了种正式体制。 在这里,我并不想反对民营企业的家族形式,中国的家族企业本身就是历史自然发展的产物,家族式企业不仅在中国普遍存在,在国外也是久盛不衰,国外成功的案例并不是没有。血脉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延续,只要具备相对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家族式企业往往比普通企业更具备可靠性与向心力。但是,这种团结,却很容易变成一种封闭,而最常见的就是管理权与股权的极度对外封闭。股权的封闭阻碍了新资本的注入,而管理权的封闭则使企业的视野变得狭窄以及管理模式与方法变得落后。 关键问题是在于,在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问题是因为对企业采取了“家族化经营”的方式,而不是家族企业本身。 “家族化经营”的方式存在的温床和最直接表现,就是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在西方的家族企业里,并不是责权利不分的。无论是“英美法”还是“大陆法”,都对公司的含义有明确的规定。即使是家族企业,也必须依法组建和办事。在封建社会里也有各类经济组织,如“米店”、“布店”、“药铺”、“商号”等,但那时不可能有明确的“公司法”、“企业法”。把“法制”引入经济领域是资本主义的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法”就没有资本主义,“资本”就不能成为“主义”。 就股权来说,西方家族企业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非家族化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半个多世纪以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