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 维生素 矿物质 生理功能 ①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② 维持细胞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③ 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 营养学特点 ① 矿物质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在代谢过程中消失,但每天有一定量随粪、尿、汗、发、指甲、皮肤和粘膜的脱落排出体外。因此必须通过膳食补充。 ② 某些无机元素在体内的生理作用剂量带和毒害剂量带距离较小。因此过量摄入有害无益,不宜用量过大。 一、钙(calcium) 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成人体内含钙约为850~1200g,相当于体重的1.5~2.0%。 大部分集中在骨骼牙齿(99%),极少部分构成混溶钙池(miscible calcium pool)(1%)。 ㈠ 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牙齿。 维持神经与肌肉活动。 促进酶的活性。 参与凝血过程、激素分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细胞内胶质的稳定。 ㈡ 吸收与代谢 1. 吸收 主动转运:十二指肠 被动扩散:小肠其他部位 吸收率:20%~60% ⑴ 膳食成分对钙吸收的影响 ① 抑制钙吸收的因素 植酸和草酸、膳食纤维、脂肪酸、某些碱性药物(苏打、黄连素、四环素等) ②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Vit D、乳糖、某些氨基酸、磷肽、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 ⑵ 机体生理状态对钙吸收的影响 ① 婴儿、孕妇、乳母的钙吸收率增高 ② 年龄增长钙吸收率明显降低 2. 排泄 ⑴ 粪:900mg/d ⑵ 尿:250mg/d ⑶ 汗:20~350mg/d(高温作业1g/d) ⑷ 乳汁:150~300mg/d ⑸ 其他情况:补液、酸中毒、高蛋白膳、高镁膳、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旁腺素、VitD过多、卧床等可使钙排出增多。 3. 储留 ⑴ 与供给量呈正相关 ⑵ 与需要量呈正相关 ⑶ 高钠摄入降低在骨骼中储留 ⑷ 其他情况(氟骨症、糖尿病不利于钙储留。 4. 钙平衡调节 ⑴ 甲状旁腺素 ⑵ 1,25 -(OH)2D3 ⑶ 降钙素 ⑷ 钙调素 ⑸ 其他(胰岛素、皮质醇、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雌激素、睾丸酮)。 ㈢ 钙缺乏与过量 1、钙缺乏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软化、骨骼变形,佝偻病。 成人:骨质疏松症。 2、钙过量摄入 ⑴ 肾结石 ⑵ 骨硬化(大量钙摄入使降钙素分泌增加) ㈣ 供给量 1. 钙需要量的测定方法 ① 直接测定法 ② 平衡法 2. DRIs AI:成年男女 800mg/d >50岁 1000mg/d 孕中期 1000mg/d 孕晚期、乳母 1200mg/d UL:2000mg/d ㈤ 食物来源 (mg Ca/100g) 1. 奶及奶制品:牛奶 120,全脂奶粉 1030 2. 小虾皮:2000 3. 海带:1177 4. 大豆:367 5. 油菜:140 6. 芝麻酱:870(2239 陕西) 资料: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状况 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人均摄入钙405mg/日,达RDA的49.2%。 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缺乏尤为严重,钙摄入在50%RDA以下: 城市:男 72%~75%,女 75%~79% 农村: 81%, 88% 二、铁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㈠ 含量、分布和生理功能 铁总量 -I分布: -60~75% 在Hb,运输O2。 3~5g -3% 在Mb,储存O2。 -II分布:1%在含铁酶类,(细胞色素,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参与组织呼吸过程。 -III分布:30%为储存铁(铁蛋白,含铁 血黄素)在肝、脾、骨髓中。 以上I、II为功能铁(必需铁) III为储存铁(非必需铁) ㈡ 吸收与代谢 1. 膳食中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⑴ 铁在食物中存在的状态 ①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动物内脏),是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原卟啉结合的铁,其吸收过程不受其他膳食因素的干扰,吸收率为15%~25%。 ②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和奶、蛋中,以Fe(OH)3的形式与 蛋白质、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络合,必须在胃酸的作用下与有机部分分开,还原为亚铁离子后,才能被吸收。因此,影响吸收的因素很多,吸收率约为3%。 ⑵ 铁吸收的抑制因素(inhibitor) ① 植酸盐、草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粮谷、蔬菜)。 ② 多酚类物质,如鞣酸(茶叶、咖啡) ③ 胃酸缺乏或过多服用抗酸药物。 ⑶ 铁吸收的促进因素(enhancer) ① VC、有机酸(柠檬酸、乳酸、丙酮酸、琥珀酸)能与铁螯合成小分子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医饮食营养学各章节练习题.doc
- 养生才是王道.doc
- 养生歌.doc
- 装修流程之前期准备.doc
- 装修造价.doc
- 养生食品推荐.doc
- 养生题目.doc
- 养生小知识12.doc
- 必威体育精装版医学类(营养师)考试题无忧 模拟 真题 练习 资料全整下载.doc
- 养生信息.doc
-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真题及答案.pdf
-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pdf
-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二年级下册月考语文真题及答案.pdf
- 2018年河南焦作解放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 2019年江西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乡镇.pdf
- 2019中国石油报社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光大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能力素质测试笔试真题及答案.pdf
- 2024年广西百色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pdf
- 2021-2022学年浙江绍兴诸暨市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