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内容提要 本章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发展过程特别注意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以及主要思想。 学习目标 识记: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理解:教育与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应用:用教育学的理论分析相关教育现象 考点与重点提示 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著作及主要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三个 阶段 (1)前制度化教育 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主要指正规教育,即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改学堂为学校。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美蓝本)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 (3)非制度化教育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及思想:库姆的非正规教育思想和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观念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 发展;(二战前双轨制)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2、特点:强制性、公共性、普及性 3、实施: 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普鲁士与奥地利,1805年《初等义务教育法案》,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叶普及中等义务教育。 我国1986年4月12日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新的)) 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年满6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县级政府为主进行管理。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1、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最早学校的形态。痒、序、校 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教育 :婆罗门教、佛教控制 (3)古代埃及教育: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4)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古希腊(雅典、斯巴达);古罗马(僧侣教育与骑士教育: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天文、算术、几何、音乐;) 古代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3、近代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19世纪中后期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 二战以后的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郎(法国)上世纪60年代提出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孔子(《论语》)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贤人”、”君子”,”克己复礼为仁” 教育内容:六艺教育 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