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顾炎武 《日知录》三则 顾炎武 学习目标 1、理解“经世致用”的内涵。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了解顾炎武“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贵独创、立身贵务实等思想,体会其“经世致用”学术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世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转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高论百王,不如宪章当代”---徐孚远 “经邦弘化,康济艰难”---朱舜水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 顾炎武 (1613—1682),昆山(今属江苏)人。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早年参加复社,清兵南下时,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 曾游历山东、河北、山西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晚年定居华阴,卒于曲沃。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 文学主张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意也,乐道人之善也。”(《日知录·文须有益于天下》)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反对明代以来文人拟古风气(“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终身不脱依傍二字,断不能登峰造极。”) 不事藻饰,纯朴自然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 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日知录》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经术,是对儒家经典所作的诠释考订;治道,谈经世济民之术;博闻,广泛论列文史知识及社会风俗。 关于《日知录》 无稽(jī)之言 剿(chao)袭 奸佞(nìng) 庶(shù)民 命途多舛(chuǎn) 菑(zī)畲(shē) 装潢(huáng) 潦(lǎo)水 襟裾(jū) 摭(zhí)谈 文须有益于天下 文章不能在天地之间断绝,是因为它可以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啊。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就多一篇的好处啊。如果涉及那些怪异、斗狠、悖乱、鬼神之事,写无从查考的话,抄袭别人的观点,作奉承谄媚的文字,像这样,对自己有害,对别人无益,多一篇,就多一篇的祸害啊。 明确:明治乱之理、纪政治得失、察民间隐情、彰美德善行。 ① 简述“文之不可绝于天地之间”的四个理由。 ② 文章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 感悟课文 有益之文:明道、纪政事、察民隐、乐道人之善 无益之文:“怪力乱神”之事; 无稽之言; 剿袭 之说; 谀佞之文 小结 《文须有益于天下》一文,强调文以载道,文以纪事,文以揭示民间疾苦、称扬善行,从正面立论,从反面申述,旗帜鲜明地主张作文要经世致用。 著书之难 子部书除《孟子》《荀子》以外,像《老子》《庄子》《管子》《商君书》《申子》《韩非子》,都自成一家之言。至于《吕氏春秋》《淮南子》,则不能自成体系了,所以选取诸子的言论,汇集成书,这是子书的一大变化啊。今人的作品,(观点)一一都出于自己之手,必然不是很多,大抵是像《吕氏春秋》《淮南子》之类(汇编而成)的。若一定是古人未触及的,后代不可缺少的,然后才著述,也许才能流传下来吧?宋朝人的著作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是用一生精力完成的,才成为后世不可或缺的书。然而这些书中小的差错和遗漏,还是不能避免。像后人的书,越多错漏就越多,(著述)越快就越不能流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把写书看得太容易,而急于追求声名的缘故啊。 1、著书之难,难在何处?作者推崇的著书原则是什么? 著书难在自成一家之言。 著书原则: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 2、作者强调著书之难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引用《资治通鉴》《文献通考》为例? 议“著书之难”意在强调“著述贵创新”的观点。 引用古例借以与当代著书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著书之难》内容探讨 小结 《著书之难》析古剖今,提出“必古人之所未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的著述标准,主张独创,反对急功近利,实际上还是在提倡治学不为空言,要切合实际,期于有用。 文人之多 唐、宋以后,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